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人定胜天创奇迹 (第1/5页)
第 一 章 人定胜天创奇迹 “四季发财,全凭吾手;一年生计,专靠人头。” 哇cao!人头?惊死郎喔! 看官且莫惊,此乃一家理发店之门联也! 哇cao!够拉风,理发店居然设置门联。 有门联便有横批,赫见横批是‘人人低头’,如果光凭此四字之字义,此店主人有够‘臭屁’。 不过,看官们如果稍回想理发之景,便可明白被理发时,的确必须低头,否则,根本理不了后脑之发。 虽然有此实情,这家理发店仍令人觉得太臭屁啦! 看官们若知内情,必会觉得此店主人太谦虚啦! 此店名为‘一四’,此乃店之收费标准,每人只须付四文钱,便可以好好的剪发,容光焕发一番。 不过,老人及稚童可获对折优待。 一四店主人姓赵,单名德,他是道道地地的开封人,可是,他与皇宫中的赵匡胤子孙完全沾不上边。 同样是姓赵,皇宫中之那批人天天吃香喝辣,穿金戴玉,指高气扬,要什么有什么,可谓享足福气。 他们的任何一餐便足以抵得上赵德之一年伙食。 赵德剃一年的头尚抵不上那批人买一套绸缎罗裙哩! 可是,赵德一直无怨无悔。 他一直是笑嘻嘻的。 他一直细心的为人剪发剃面。 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这条命是捡回来的。 天未白,赵德便和其妻各提一个大茶壶放在店前之几上,此二壶由锡制成,每壶可装十斤水。 壶上漆着‘奉茶’二字,壶旁各放着一个木碗,它们专供城民游客或来往的讨生活人员饮用。 不久,他们已各挑三大蕃箕及手持锄头出来。 赵德带上店门,二人便直接行向大相国寺。 一四店位于大相国寺左侧,不久,他们已把工具放在殿前。 他们一入殿,便合什一跪再叩头膜拜。 大相国寺建于齐朝,代代香火鼎盛,颠峰时期曾有三千余名僧众,如今却只剩下近五百功名僧众。 当今之住持正一大师艺出嵩山少林寺,他自三十年前奉派主持大相国寺之后,一直以行医济世弘扬佛法。 正一大师不但替人治病,更替黄河治病。 黄河是中华文化之源,却因为朝廷疏于整治,导致河砂淤积,黄河多次改道,经常造成水灾。 正一大师自三年前使每天率僧众锄河泥筑堤,赵德夫妇自第一天便响应此工作以及持续至今。 黄河夏秋多水,且水色浊黄,他们天天入河汲砂上岸筑堤。 春冬之际,河道干涸,他们更劲于锄泥筑堤。 不久,正一大师已率众出来。 赵德夫妇行过礼,便挑起工具跟去。 他们一到河边,便瞧见近千人已在锄土筑堤。 众僧不由合什宣句佛号。 然后,他们入河忙碌着。 赵德夫妇入河向众人一招呼,也开始忙碌着。 他们皆是积善之人,人人含笑工作着。 现场只有赵德之妻是位女流之辈,不过,她的工作速度以及力气,完全不逊于在场之任何一人。 她姓颜,单名春,她虽然是位关外女子,而且身材高佻,她却有一张白晰又秀丽的端庄脸蛋。 她更有一对巧手,她除了精于裁缝刺绣之外,她更擅长‘挽面’手法,她的收入一直数倍于老公。 所谓挽面乃是女子美容手法之一,她只凭棉线以及滑粉,便可使每位女子的脸蛋光滑细嫩。 不少富户女子皆邀她入府挽面哩! 所以,她的收入数倍于老公。 午前时分,三十僧送来素面,正一大师便如昔般招呼众人用膳,众人皆欣然趁机歇会儿膳后,赵德夫妇便跟着一批人挑着工具离去。 赵德夫妇一返房,便启门入内。 他们迅速的洗净工其,便沐浴更衣。 浴后,赵德便开启店门及擦拭着桌椅。 他准备替人剃头啦! 不久,一名青年在店前停车道:“德哥,赏口茶。” “请!跑几趟啦?” “三趟啦!今日生意不错!” 说着,他已上前取碗盛水而饮。 不久,他申过谢,便上车驰去。 赵德便上前掀起二个壶盖。 他一瞥之下,便又入内提茶出来填入壶中。 不久,他呼口气的坐在店内喝茶,倏见一名青衫中年人行近店门,便止步望着门联以及横批,他的脸上立即浮现出一丝会心的笑纹。 赵德已对此景司空见惯,因为,他自从四年前悬上这对门联之后,便经常瞧见这种情景,大多数之人是看过就走。 有些人则入内逛逛。 有些人则入内剪发一番。 所以,赵德如昔含笑起身行去。 立见青衫中年人含笑道:“汝是店主?” “正是!在下赵德。” 青衣中年人含笑道:“行如其名,贤伉俪天天浚河乎?” “是的!大爷方才去过河边吗?” “不错!吾已瞧汝等三日,这才是真善。” “不敢当!此乃自保矣!” “汝等已浚河多久?” “三年余!” “愚公移山矣! 赵德含笑道:“是的!大爷歇歇腿。” 青衣中年人便含笑入内。 不久,他停在壁前望着壁上之纸道:“汝之门联出自此纸乎?” “是的!” 青衣中年人边瞧纸上之字边道:“意朗字迈,行家也!” 赵德点头道:“大爷行家也!” “对方是何身份?为何未落款?” 赵德道:“在下不知对方是何身份?不过,白知府在对方题字之翌日便派人在门上悬妥门联及横批。” “唔!对方敢情大有来头?” “可能吧!白大人不肯说在下也不敢问。” “当时是何情景?” 赵德向外一瞥,便低声道:“白大人虽然没有禁止在下谈谕此事,在下一直自律,请大爷获悉后勿轻易传述。” “行!” 说着,青衣中年人已自行入座。 赵德立即斟杯清水道:“抱歉!在下未备茗。” 青衣中年人含笑道:“无妨!坐!” 赵德一入座,便道:“四年前之四月一日下午,一名锦衣中年人出现,他的年纪约比大爷长十岁,身材亦稍高些。 “当时,在下正在替一童剃头,内人亦在内替一妇挽面,在下乍见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