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第4/5页)
多地方只能上,不能下——他有几次想退下来,改变一下向上的路线,发现无法退脚。他有些害怕了:呆会儿怎么下?危险感袭来。隔着枝枝桠桠的树杈,看见下面许多仰望的小脸。黑色的树杈奇形怪状地交叉着,狰狞恐怖。但他没有多想,还是往上爬。他总能爬上去,只要小心找路,呆会儿也总能下来。他的直感相信这一点。他终于爬上去了。 这次更高得多了。上次爬过的树在不远处,显得很小很低了。隔过黑色的树杈,看见河,河边大树的根部,一群小孩簇在一起仰望着像一朵花,每张脸像一片花瓣。抬眼看到更大的天地。忽然发现远远浮动着白色的雾海(自己那时没见过海),覆盖着田野村庄。雾不厚,比树低,到处弥漫着,黑色的土地,黑色的河流。对面戏院灰色的瓦顶。那边小镇上的小房积木般排列着,卖花生米的小摊影影绰绰。往西看,迷迷茫茫的雾中不知是否流着黄浦江?他感到新奇。他看下面的世界,那是人们生活的世界。此刻,他暂时超脱了这个世界。(自己当时不懂“超脱”一词,但确是这种神奇的感觉。) 借一家出版社的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名称叫“多学科综合沙龙”七八十人高谈阔论。 陈晓时左边是郭策,右边跟着冬平,一进来就有白露、蒋家轩、方一泓等好几个人招手:来这儿坐。那儿一团人都是他的“嫡系”一坐下立刻形成一股势力,整个会议室的人都感到他的到来。近的招呼寒暄,欠身握手,远的招手点头,笑笑致意。 坐定,观察。在座的有各种“家”:历史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评论家,作家,都是中青年。他对身旁的冬平轻声介绍着在场的一些人,感到对她负有一种引导的责任:各方的人都有,所以叫综合沙龙。冬平点着头,这些人,这些活动,她都很感兴趣。 隋耀国,著名的中年作家,他的小说像大兴安岭的劲风刮遍文坛。一个岩石般冷峻的额头,使风流倜傥的他更添了男子汉的力度。他开始讲话了,声音浑厚,手左右平扫着,如立在山顶横指平原。他讲艺术家的勇气:我以为,为什么我们许多作品没有长久生命?就是功利主义。过去是为政治服务,现在呢,我看还有功利主义,能不能得奖了,能不能被吹捧了,能不能挂什么头衔了。我们应该超脱些,我们应该对历史负责,对真理负责。 陈晓时笑了:“隋耀国,我插一句,我看,想超脱于功利是不可能的。” 隋耀国目光一闪:“绝对不讲一点功利,当然不实际。我自己写小说也是要挣稿费的。但是…” “我的意思是:一切创作,最终的、主要的原因都在于功利。” 隋耀国眨着眼,看着陈晓时。 “你写小说不为得奖,不为地位,不为金钱,那为的什么?你可以说为了社会的反响和轰动,那不也是一种功利?——别急,你还会说,我不追求一时的轰动,我要追求不朽的艺术力量,不朽是什么,不是一种长远的功利吗?为了你在后人中的光荣。没有功利就没有艺术,关键在对于功利的广义理解。各种人侧重的功利不一样而已。” 隋耀国仰身很有气派地笑了。他提高了嗓音对陈晓时说道:“咱们用的范畴不一样嘛,我是按人们通常狭隘的功利概念讲的。” “通常的功利概念不仅狭隘,主要是虚伪。当我们那样使用范畴时,本身说明我们没有摆脱一种思想体系。” 隋耀国不愧有大家风度,他哈哈的笑声震动着胸腔:“好,就用你的功利范畴讲话吧。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超脱那些短暂的、一时的、个人的功利,追求长久的、永恒的、人类的功利,这样说行了吧?” 陈晓时说:“我还得批判你。脱离个人的、现实的功利,并没有人类的、永恒的功利。其实,并没有一个人完全为着死后的不朽活着的。死后的光荣如果和现实的功利没有一点联系,没有任何人能为之献身。” “那宗教的虔诚信徒呢?”隋耀国用一种玩笑的口气诘问,表明他并不需很认真地辩论就能驳倒对方。 “为了解救他个人的、现实的痛苦,为了他个人的、现实的精神满足。” “像塞尚、梵高呢?他们的光荣完全是死后才得到的。对于他们,未来的光荣和现实的功利并无什么联系。” “起码在他们心理中有幻想的联系,如果毫无这幻想的联系也是不可能的。何况艺术搞到一定程度也和宗教差不多,追求精神的满足和享受。”看到隋耀国这次稍有些反应不过来,陈晓时并不给对方再表现风度的机会,面对众人讲述自己的观点:“我相信,在场的人,当然包括我自己,如果离开了个人的、现实的功利:金钱,物质,地位,性爱,光荣,权力,对世界的支配和影响,就必定没有艺术创作和理论创作。你们承认吗?耻于讲功利是虚伪的,需要的是研究功利多层次的系统结构,包括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的关系。” 冬平用英文速记着陈晓时的讲话,朦朦胧胧浮出幻象,那是未来,陈晓时办着一个大咨询公司。她跟随着他。他上了小轿车,她也跟着上了,他开始讲述什么,她在活页夹上速记着,车窗外掠过崭新的世界…白露也在记录着,她看到冬平与陈晓时相挨的脊背,有种嫉妒感,真想坐到他们中间去。 饶小男接过陈晓时的话来发挥了。这位理论新秀早就按捺不住了,堂堂皇皇一厅人没讲出什么有分量的东西来。你们坐得太规矩了,你们的地位太平稳了,你们的思想太秩序了,这是一个“井井有条”的迂腐秩序。这个世界太保守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旧文化把一切都规范得周而密之,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