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731-0740 (第2/4页)
了所有手下,只身一人进了宫。 从这里也着实可以看出,江彬先生实在不是个读过书的人,要知道,这一招从古用到今,屡试不爽,是宫廷政变、杀人灭口、报仇雪恨的必备绝招,远到吕后,近到朱棣,都是这一招的长期稳定用户。 现在用户名单上又多了一个名字--杨廷和。 江彬进了宫,行完了礼,正准备撤,张永却突然拦住了他,说想请他吃饭。 张永的面子是不能不给的,江彬就跟着他去了,可饭局还没见到,半路上突然跳出来了一个大臣,对江彬说你先别走,还有一道太后的旨意给你。 江彬虽然不读书,却也不是笨蛋,他看了看不怀好意的张永,然后又看着那位准备宣读旨意的大臣,立刻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江彬毕竟是武将,他挣脱了张永的手,拔腿就跑,张永却没有追,只是冷冷地看着他离去的身影。 既然喜欢运动,那就让你多跑会吧。 于是江彬先生就此开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次长跑。事实证明,江彬先生虽然经常干坏事,但身体素质还是相当不错的,他先是跑到了西安门,可是大门早已关闭。估计这位兄弟没有学过撬锁,爬墙的技术也不过关,一拍大腿,接着跑吧! [734] 江彬选手的长跑素质真不是盖的,全速奔跑之下,他很快就跑到了北安门(顺时针方向),到了地方没人给他掐表递毛巾,却有一群看门的太监等着他。 "江都督,你别再跑了,有旨意给你!" 江彬倒还颇有幽默感,一边跑还一边回了句: "今天哪里还有什么旨意!" 于是新的一幕出现了,江彬在前面跑,一群太监在后面追,估计江先生也是跑累了,慢慢地被后面的太监选手们追上,于是大家一拥而上,终结了江彬先生企图打破明代田径纪录的幻想。 不知道是太监们过于激动还是心理问题,据史料记载,江彬先生被抓后,身体没受啥苦,胡子却被人扯了个干净。 正德年间的最后一个权jianian就此这种喜剧方式结束了他的一生。总体来说,表现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杨廷和终于解决了所有的对手,他确实验证了当年丘浚的预言,此刻国家已经在他一人的掌握之中。 在正德皇帝去世的四十余天里,大明帝国没有皇帝,唯一说话算数的就是这位杨先生,他在皇室子孙中千挑万选,终于找到了那个叫朱厚?的人。 选择这个人的原因有两个:其一,他的血缘很近,而且据说很聪明,非常机灵。 其二是一个不大方便说出来的原因,这孩子当时只有十五岁,对于官场老手杨廷和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好控制的人。 杨廷和的前半生是十分顺利的,他斗倒了刘瑾,斗倒了江彬,王守仁也被他整得够呛,老油条老狐狸这样的词语已经不足以形容他的智慧和狡诈。 但是这次他失算了,谁说年纪小就容易控制?要明白,圣人曾经说过: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 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二十三日,那个略显羞涩的少年朱厚?来到了京城,继位成为了新的皇帝,改明年为嘉靖元年,是为嘉靖皇帝。 战无不胜的杨廷和先生那辉煌的前景和未来就将断送在他的手上。 ============================================================== 《明朝那些事儿》当时明月/著 历史本身很精彩,金戈铁马,儿女情长,权谋诡谲,要什么有什么,而且有些事件之诡异之匪夷所思,哪怕是再高明的小说家,也无法构思出来,即使写出来,别人也多半要耻笑他胡编,但现实却是历史上发生的那些事,远比小说家们的想象更厉害。 譬如,明朝那些事。 本书第四册接续上篇,从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写起,叙述了明朝最大的玩主,一生只关心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活够岁数,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玩够女人的嘉靖皇帝的一生以及这个时代的名臣如胡宗宪、徐阶、高拱、海瑞、张居正… 明朝那些事儿4第一章皇帝很脆弱(1) 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朱厚熜来到了京城。 在此之前,他住在湖广的安陆(湖北钟祥),这位皇室宗亲之所以住在那个小地方,倒不是因为谦虚谨慎,这其实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他的父亲兴献王就被封到了那里。作为藩王的子弟,他没有留京指标。 现在情况不同了,他已经得知,自己的堂兄朱厚照死掉了,他将有幸成为新一任的天下统治者。 十五岁的少年朱厚熜仰头看着远处雄伟的京城城墙,想到自己即将成为这里的主人,兴奋的血液冲进了他的大脑。 可还没等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一群官员就迎了上来,出乎他意料的是,这帮人其实并不只是来迎接他的。 “请殿下(此时尚未登基)从东安门进宫,到文华殿暂住。” 换了一般人,对这个要求似乎不会太敏感,只要能到伟大首都就行,还在乎哪条路吗?至于住处,反正当了皇帝房子都是你的,住哪里都是可以的。 可是朱厚熜不愿意,他不但不愿意,甚至表现出了极度的愤怒。 因为像他这样的皇家子弟,十分清楚这一行为代表着什么意思——皇太子即位。 根据明代规定,这条路线是专门为皇太子设计的,做皇帝不走这条路。 “我要走大明门,进奉天殿!” 这才是正牌的皇帝进京路线。 然而官员们不同意,他们也不多说,只是堵在那里不走。在他们看来,这个十五岁的少年会乖乖地就范,听他们的话。 可惜朱厚熜不是一个好糊弄的人。 这个十五岁的少年有一种天赋,杨廷和正是看中了他的这种天赋,才决定扶持他成为新一代的皇帝,使他脱颖而出。 他的这种天赋叫做少年老成,虽然只有十五岁,但他工于心计,城府很深,十几岁正好是少年儿童长身体的时候,可这位仁兄很明显只长了心眼。 他拿出了朱厚照的遗诏,告诉他们自己是根据法律文书继承皇帝位,不是来给人当儿子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