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那些事儿_0931-094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931-0940 (第3/4页)

睁地看着自己苦心锻炼的新军开始败退,开始逃窜,开始丧失所有勇气,而这一幕,是他绝对无法接受的。

    由于战局不利,戚继光被撤掉了参将的职务,眼看就要丢饭碗,戚继光只得豁出老命苦思冥想,终于绝地反击,设计解决了这帮顽敌。

    但残酷的现实仍然震醒了他,他终于意识到,要实现自己的梦想,要完成抗倭的大业,他还缺少极为重要的一环。

    [936]

    最后一个选择

    在汪直被捕的那一天,戚继光就作出了一个清醒的判断:不久后,无数失去控制的倭寇将蜂拥而至,并发动疯狂的攻击,和平的侥幸与妥协将不复存在,要战胜这群暴徒,平息战乱,唯一的方法是:拥有更强的暴力,以暴制暴。

    一直以来,戚继光都坚信,自己已经具备了胜利的所有要素:优良的武器装备,合理的战略战术,优秀的指挥将领(他自己),严酷的训练方法。

    然而他仍然失败了,他苦心练就的新军仍然不堪一击,他隐约感觉到,自己似乎还忽略了一个关键的因素。

    经过几天的反复思索,他终于找到了这把最后的钥匙——士兵。

    在戚继光看来,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必须具备如下素质:

    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孙子兵法。

    这就是被无数军事家奉为经典的“六如真言”兵家有云,达“六如”者,战必克,攻必取,无往不胜!

    而在“六如”之中,最后两如要靠将领,前面四如必须要靠小兵。

    对于自己的能力,戚继光还是有信心的,但提起手下那帮人的素质,戚继光就只能无语对苍天了。

    关于这个问题,戚继光曾与当时的台州知府,后来的举世名将谭纶有过一段极为有趣的谈话,谈话内容经本人整理,大致如下:

    戚继光(下简称戚):虽然我已尽全力cao练,但经历战阵之后,我才发现,新军有很大的问题。

    谭纶(下简称谭):什么问题?

    戚:我所部三千新军中,大部都是处州(今浙江丽水)兵和绍兴兵,这两地士兵各有特点,比如处州兵,作战十分勇猛,听命从不迟疑,冲锋陷阵,非常积极,是战斗的主力。

    谭:有什么问题吗?

    戚:但他们每次打仗之前,都要和我谈条件。

    谭:谈条件?

    戚:作战以前,他们要求必须知道作战的对手和人数,然后自行内部商议,如果认为能打,就作战,但要是他们认为不能打,即使费尽口舌,他们也绝不会卖力。

    谭:…

    这还没完,头疼的在后面。

    [937]

    戚:相对而言,绍兴兵更加听从命令,无论打什么仗,他们从来不会拒绝,完全服从,而且不怕辛苦,扎营修城之类的力气活,安排他们干,他们就会尽力去干,且从无怨言。而在战场上,如果敌人退却,他们会主动追击。

    谭:遵从军令,作战勇猛,这不是很好吗?

    戚:但问题是,如果敌人进攻,他们就会主动撤退。

    谭:…

    戚:当然,如果敌人再退,他们还是会追,但若敌人回军,他们会再次撤退,据我统计,但凡与敌相接三十步内,即将rou搏之时,他们一般会全军退走。总而言之,关键时刻实在靠不住。

    谭:那你打算怎么办呢?

    沉默片刻后,戚继光用一声重重的叹息结束了这次谈话:

    “我也没有办法。”

    其实在两人的这次谈话中,涉及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地理决定论,一般说来,生活在艰苦山区的人性格比较强硬,而且民风彪悍,不怕死,而在经济发达地区,混碗饭吃实在不难,不到万不得已,鬼才愿意拼命。

    处州地区多山,经济条件差,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当地人向来信奉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之类的玩命理论,绍兴山清水秀,读书人众多,且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如徐渭),实在不行还可以搞点旅游服务业,实在犯不着去拼死拼活。

    而对于这种地区差异性,单靠训练是无法解决的,戚继光确实没有办法。

    没办法就只能凑合着过了,但逢作战,戚继光只能安排绍兴兵守营,然后去跟处州兵做思想工作,劝说他们奋力杀敌。此来彼往,疲于奔命,每次打完一仗,都得累得半死不活。

    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在战死之前,就被活活累死。戚继光决定去寻找一群勇猛强悍的人,来代替现有的士兵,组建一支真正战无不胜的戚家军。正如他跟胡宗宪所说的那句话——堂堂全浙,岂无材勇?他相信自己终究是会找到的。

    一年之后,他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对象——因为一次偶遇。

    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继光因事出公差,事情办完后,他没有原路返回,却兜了个***,准备视察民情。

    然而当他偶然路过一个地方的时候,却看到了一幕让他触目惊心的情景。

    [938]

    他经过的地方,叫做义乌,他看到的场景,是打架斗殴。

    作为一名见惯杀人放火、尸横遍野的军事将领,戚继光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相当强的,但他依然被这次斗殴震惊了,因为这并非一次寻常的街头流氓打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次载入史册的斗殴,是一次改变了抗倭历史的斗殴,是一次光荣、成功、团结的斗殴。

    事情是这样的,义乌原本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老百姓都很穷,偏偏老天爷够意思,该地陆续发现许多矿藏,于是当地的农民纷纷离开耕地,改行当了矿工。

    矿自然比粮食值钱,慢慢地义乌人发家致富了,这下子旁边的穷兄弟永康(今浙江永康)不干了,希望义乌能拉兄弟一把,有钱大家一起赚,有矿大家一起挖。

    但义乌人不答应,俺们挨了那么多年的苦,好不容易熬出点盼头,现在你来吃现成的,你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