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441-0450 (第4/4页)
他恨不得自己带着朱祁镇到边关去喊:“你们的皇帝在这里,拿钱来赎!”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也先的耐心也达到了极限,莫非他们不想要自己的皇帝了? 不久之后,消息传来,大明帝国已经另立了皇帝,现在手上的这个已经过期作废了。所谓的皇帝朱祁镇已经有了新的称谓——太上皇。 过期作废了?不能用了? 也先并不一定知道所谓太上皇是怎样的一个设置,但从大明的态度来看,他很清楚,朱祁镇已经是个废物。他的生死也已经无关紧要,留在这里浪费粮食,要是杀了他,估计大明会比自己更加高兴。 你要杀朱祁镇?好啊,正好给我们省事,就这么定了,您受累了,早点动手吧,我们都盼着这一天呢! 虽然稍显夸张,但当时的情况确实如此。 废物利用 其实在也先向明朝索取赎金的同时,他还企图利用朱祁镇去骗开城门,具体cao作方法是: 兵临城下,并不开打,先叫守将在城头说话,然后把朱祁镇领出来给城内的人看,并传达所谓皇帝的意旨,打开城门。 也先的如意算盘就是兵不血刃地攻克城池,反正有皇帝在手中,不用白不用。 这一招十分狠毒。 [449] 要知道,边关的将领们平日和也先交道打得多,自然是不会乖乖投降的,但现在皇帝大人就在城门前训话,是听还是不听呢?打开城门自然是不行的,但如果不答应朱祁镇的要求,以后的处境就很难说了,要是这位俘虏兄将来回去继续作了皇帝,自己岂不是要背上个大不敬的罪名? 正是抓住了这种心理,也先经常会带着朱祁镇四处叫门,企图打开一条通道。 但同时要说明的是,这条计策并不是也先自己想出来的,而是那位叫喜宁的太监的主意,也先虽然在战场上十分狡猾,毕竟还是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像这种阴谋诡计,他是不太精通的。喜宁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缺。 这也算是老传统了,无论哪个朝代,汉jianian从来都不是稀有动物。 也先对喜宁的意见十分赞赏,便准备把这一套用在他窥视已久的两个目标上。 这两个目标分别是宣府和大同。 有些细心的人可能已经发现,在我们前面的叙述中似乎有一个不太合乎情理的地方:也先在土木堡击败二十万明军,这一胜利已经彻底击溃了明军主力。可以说当时正是最好的进攻机会,因为明帝国短时间内已经不可能找出一支大规模的军队来对抗也先了。 但奇怪的是,也先却没有继续进攻,而是收拾好东西回了家。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虽然明军主力被击溃,但通往京城的大门却始终关闭着,这就是宣府和大同。守住了这两个地方,就守住了京城的外围防线。 宣府和大同有很多军队吗? 没有,这两个地方的驻军并不多。但也先并没有乘胜进攻,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的部队也不多,而且这两个地方城防坚固,并不好攻,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这两个地方都各有一名强悍的将领镇守。 这两个连也先都怕三分的人,就是郭登和杨洪。 其一、大同镇守者郭登 郭登,智勇双全,小心谨慎,而且是个高干子弟,他的祖上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定侯郭英,承继着祖先的光荣传统,他也一直干着武将这一危险的工作。事实证明,他确实不是等闲之辈,在他守护下的大同,是也先完全无法逾越的障碍。 事实上,在土木堡事发的时候,郭登还不是总兵官,他是凭着自己的表现才获得大同最高镇守者的职位的。 土木堡失败之时,大同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当时情况十分复杂,城内士兵慌乱,人心惶惶,加上还有也先军队不断地发动小规模进攻,大家都认定大同也守不了多久。时任总兵官刘安能力不足,无法处理防务,稳定军心。 [450] 此时郭登挺身而出,他亲自带领士兵整顿防务,慰问受伤士卒,鼓励他们继续作战。但当时的士兵们士气十分低落,郭登的这一行为并没有赢得多少人的信任,反而招来了不少风言***。很多人认为,像郭登这样有背景的人,就算也先攻下了大同,士兵们送了命,他还是能够活着回去接着当官。 这些话也传到了郭登的耳中。 不久之后的一天,郭登召集士兵们,神色严峻的注视着他们,并当众拔剑立誓: “请诸位放心,我誓与此城共存亡,要死我陪你们一起死!”(不使诸君独死也) 在郭登的勇气感召下,士兵们众志成城,撑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刻。 此后,郭登正式为任命为大同总兵,守护住了这道大明帝国最重要的门户。 其二、宣府镇守者杨洪 杨洪,人称正统年间第一智将,性格冷静镇定,屡出奇谋,作战之时极为狡诈,善用佯攻,经常用少量兵力搅得也先军鸡犬不宁。此外,他还擅长守护城池,也先进攻多次,都被他轻易击退,到后来,也先只要听到杨洪的名字就头疼,尽量避免与其交战。 现在也先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武器去制服这两位大将,他相信只要朱祁镇站在城下喊一声,这两座城池就会兵不血刃地归他所有。 当然,这只是也先的想法而已。 八月二十一日,也先挟持着朱祁镇开始了他的“撞门”计划。 也先首先到达的地方是宣府,这也是他以前经常来的地方,当然,每次迎接他的不是擂石就是弓箭。有时杨洪还会站在城头,面带微笑,十分有礼貌地手持火铳发射子弹为他送行。 但这次不同了,因为我手里有大明皇帝,杨洪,你还笑得出来吗? 志得意满的也先胁迫朱祁镇,发出了命令,要宣府守军开门。 开门自然是引狼入室,但皇帝(当时还是)下了命令,不开门似乎又于理不合。 智将杨洪会如何应对呢? 城内守军(实际上就是杨洪)的应答实在大出也先的意料。 “天色已晚,不敢开门!”(天已暮,门不敢开) 这就是杨洪的智慧,典型的外交辞令,管你是谁叫门,我只当不知道,反正政策规定晚上不能开门,如果有何意见,可以向本人上级部门(具体说来是兵部)投诉反映。 明朝那些事儿2朱祁鎮篇第五十二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