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751-0760 (第4/4页)
,开始吟诗作对,埋头著书,闲来无事还经常出去旅游,日子倒还过得不错,但在他心中的那个疑团,却一直没有找到答案。 当年父亲为什么要主动退让,致仕(退休)回家呢? 以当时的朝廷势力,如果坚持斗争下去,绝不会输得这么快,这么惨,作为官场浮沉数十年,老谋深算的内阁首辅,他必定清楚这一点,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放弃。 杨慎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他实在无法明了其中的原由。 直到五年后,他才最终找到了答案。 嘉靖八年(1529),杨廷和在四川新都老家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这位历经三朝的风云人物终于得到了安息。 杨慎是幸运的,他及时得到了消息,并参加了父亲的葬礼,在父亲的灵柩入土为安,就此终结的那一时刻,杨慎终于理解了父亲离去时那镇定从容的笑容。 从年轻的编修官到老练的内阁首辅,从刘瑾、江彬再到张璁,他的一生一世都是在斗争中度过的,数十年的你争我夺,起起落落,这一切也该到头了。 战胜了无数的敌人,最终却也逃不过被人击败的命运,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绝不会有永远的胜利者,所有的荣华富贵,恩怨宠辱,最终不过化为尘土,归于笑柄而已。 想来你已经厌倦了吧!杨慎站在父亲的墓碑前,仰望着天空,他终于找到了最后的答案。 留下一声叹息,杨慎飘然离去,解开了这个疑团,他已然了无牵挂。 他回到了自己的流放地,此后三十余年,他游历于四川和云南之间,专心著书,研习学问,写就多本著作流传后世。纵观整个明代,以博学多才而论,有三人最强,而后世学者大都认为,其中以杨慎学问最为渊博,足以排名第一。 这是一个相当了不得的评价,因为另外两位仁兄的名声比他要大得多,一个已经死了,另一个与他同一时代,但刚出生不久。 已经去世的人就是《永乐大典》的总编,永乐第一才子解缙,而尚未出场的那位叫做徐渭,通常人们叫他徐文长。 能够位居这两位仁兄之上,可见杨慎之厉害。其实读书读到这个份上,杨慎先生也有些迫不得已,毕竟他呆的那个地方,交通不便、语言不通,除了每天用心学习,天天向上,似乎也没有什么别的事干。 杨慎就这样在云南优哉游哉地过了几十年,也算平安无事,但他想不到的是,死亡的阴影仍然笼罩着他。 因为在朝廷里,还有一个人在惦记着他。 朱厚熜平定了风波,为自己的父母争得了名分,但这位聪明过头的皇帝,似乎并不是一个懂得宽恕的人,他并不打算放过杨氏父子这对冤家。 但出人意料的是,他最终原谅了杨廷和,因为一次谈话。 数年之后,频发天灾,粮食欠收,他十分担心,便问了内阁学士李时一个问题: 明朝那些事儿4第三章解脱(3) “以往的余粮可以支撑下去吗?” 李时胸有成竹地回答: “可以,太仓还有很多储粮。这都是陛下英明所致啊。” 朱厚熜不明白,他用狐疑的眼光看着李时。 李时不敢怠慢,立刻笑着回禀: “陛下忘了,当年登基之时,您曾经下过诏书裁减机构,分流人员,这些粮食才能省下来救急啊!”朱厚熜愣住了,他知道这道诏书,但他更明白,当年拟定下达命令的人并不是他: “你错了”朱厚熜十分肃穆地回答道“这是杨先生的功劳,不是我的。” 可皇帝终究是不能认错的,这是个面子问题,于是在他死后一年,杨廷和被正式恢复名誉,得到了应有的承认。 朱厚熜理解了杨廷和,却始终没有释怀和他捣乱的杨慎,所以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当他闲来无事的时候,经常会问大臣们一个问题: “杨慎现在哪里,在干什么,过得如何?” 朱厚熜问这个问题,自然不是要改善杨慎的待遇,如果他知道此刻杨先生的生活状态,只怕早就跳起来派人去斩草除根了。 幸好杨慎的人缘相当不错,没当皇帝问起,大臣们都会摆出一幅苦瓜脸,倾诉杨慎的悲惨遭遇,说他十分后悔,每日以泪洗面。 听到这里,皇帝陛下才会高兴地点点头,满意而去,但过段时间他就会重新发问,屡试不爽,真可谓恨比海深。 但杨慎终究还是得到了善终,他活了七十二岁,比他爹还多活了一岁,嘉靖三十八年才安然去世,著作等身,名扬天下。 但比他的著作和他本人更为出名的,还是他那首让人耳熟能详的词牌,这才是他一生感悟与智慧之所得: 滚滚长江东逝水,狼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历古千年,是非荣辱,你争我夺,不过如此! 嘉靖的心得 我相信,杨慎先生已经大彻大悟了,但嘉靖先生还远远没有到达这个层次,很明显,他的思想尚不够先进。 他曾经很天真地认为,做皇帝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就如同一头雄狮,只要大吼一声,所有动物都将对它俯首帖耳。但当他的指令被驳回,他的命令无人听从,他的制度无人执行时,他才发现: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是靠不住的,能够信任的只有他自己。 于是,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胜利者嘉靖得到了唯一的启示:只有权谋和暴力,才能征服所有的人,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要充分地利用身边的人,但又不能让任何人独揽大权,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这就是他的智慧哲学。 所以他需要的大臣不是助手、也不是秘书,而是木偶——可以供他cao纵的木偶。 在驱逐了杨廷和之后,他已经找到了第一个合适的木偶——张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