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1/3页)
第一章 “萍萍呀,你大哥都已经申请我们移民过去加拿大了,你为什么还要去台北念大学?等去了加拿大再念不就好了吗?”纪mama坐在女儿的床边,看着女儿收拾行囊的忙碌身影,不很明白女儿到底在想些什么。 话说纪mama今年五十有五,一共生了七子一女,以八德命名,分别是昱忠、昱孝、昱仁、昱爱、昱信、昱义、昱和、雪萍。 纪家的八个子女,个个都是人中龙凤,男的俊帅,唯一一个宝贝女儿,更是少见的秀丽;然而更为外人津津乐道的,是纪家的七个媳妇,个个都是异国人。 每到过年的时候,散居各国的纪家人齐聚一堂,那情景简直就像是八国联军的缩小版。 今年,在加拿大的大儿子…纪昱忠正式申请他们一家人移民到加拿大,如果没有体检或良民证的问题,大概再一年左右就会有消息了。 本来是可喜可贺的一件事,但这老么不晓得发了什么神经,明知全家就快要移民了,还坚持去考大学,若只是考个经验那也就算了,坏就坏在她还坚持要去念。 念完了这一年,到国外还不是得重修,何苦多此一举? “妈,K大是我好不容易才考上的,现在我如果不去念的话,那我之前三年的努力不全都白费了吗?”纪雪萍在母亲的身旁坐下,试图说服母亲。 “可你一个女孩家出门在外,mama不放心。”纪mama的眉毛、眼睛全皱在一块,活像个苦字。 “那就更不用担心了,你忘了我和邵扬是同一所大学吗?他会照顾我的。”纪雪萍抬出死党当挡箭牌。 “可邵扬他有女朋友了,让他照顾你,会不会不太方便呀?”纪mama话中有话。 她明的是担心女儿去打搅了人家的好事;暗地里也是在提醒女儿,那邵家男儿如今已是“名草有主”的人了。 纪雪萍的笑容敛去,嘴硬地道:“他不方便照顾我,那我就自己照顾自己,反正我又不是为了他才去念大学的!” “是吗?”纪mama摆明了不相信。 女儿这趟台北行,到底是因为求学心切,还是为了追随某人的脚步,大伙都心照不宣啊! 大老远地跑到台北去念什么“土木工程”的,苍天明鉴呀,她这个宝贝女儿对建筑方面的知识,可是外行到让人想掉眼泪,试问一个连沙和泥 都分不太清楚的人,能念出个什么东西? “妈…”纪雪萍不依地唤道。 “好、好,妈不糗你了。”女儿一发娇嗔,纪mama就没辙了,谁教她是个标准的“孝女”呢! “孝女”顾名思义,就是“孝”顺“女”儿的意思。 “那念K大的事情呢?”眼看母亲有软化的迹象,纪雪萍赶紧趁胜追击。 面对女儿若有所求的瞳眸,纪mama无奈地作了让步。“你如果一定要去念K大,mama也不阻止你,但是话说在前头,你得答应mama一件事。” “什么事?”纪雪萍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你要拿得起,放得下。”纪mama语重心长的说道。 这是她对女儿唯一的要求,只是…谈何容易? 那一年,纪雪萍六岁。 阳光明媚的午后,小雪萍像咬奶嘴似的咬着塑胶吸管,手上拿了瓶大人开给她的雪碧汽水,直直往自家的小花圃前进,继续她上午未完成的工程。 小花圃里种了各式的花卉,红红绿绿,各自开得美不胜收。然而花圃的另一头,却只能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 断枝残叶、东崩西落,仿佛在这个小小的四方之地,曾经经历过一场惨绝“花”寰的世纪大战。 是谁?是谁毁了这片美丽的小天地? 只见小雪萍将手上的汽水瓶搁在一旁,乌溜溜的小瞳眸紧盯着一株约莫有她一半身高的木春菊。 一双白嫩的小手,紧握住花梗,接着使劲地向上一拉,木春菊的根就这样硬生生地被扯离了肥沃的泥士一、两公分… 事情发展到此,这株木春菊算是毁了,只是还没完全坏死,短时间内,花梗仍能支持花身的重量,乍看之下还觉得它长高了一点。 小雪萍非常满意自己的杰作,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坏事,反倒认为自己帮漂亮的花花长高高,是帮了辛苦种花的爸爸一个大忙。 巴拔一定会很高兴! 有句成语叫“揠苗助长”八成就是在说她这种死小孩。 轰… 卡车行驶的声音由远而近地传来,小雪萍抬头看了看,一辆好大的车车开过来,然后在她家的隔壁停下来。 大车车上,下来了两个好“大”的大人,其中一个望着隔壁的房子说:“嗯,住址是这里没错!” 紧接着又有一辆比较小的车车,停在比较靠近她家门口的位置,从车上又下来了一个叔叔和一个阿姨。 车上还有一个和她差不多大的小男生,他被大人留在车子里,活像只被关在宠子里的小狈。 好可怜喔! 小雪萍同情地看了他一眼,又研究了一会儿,那些大人到底在做什么? 三分钟后,她发现那群大人们只是不停地把东西搬上、搬下,搬出来、搬进去… 小雪萍终于确定那群无聊的大人们玩的游戏一点都不好玩。 她放心地回头继续刚刚“摧残”花木的工程。 这次她下手的目标,是一朵白色的玫瑰花,握住花梗的掌心,有一点点刺痛,但是胆大心粗的她不以为意,所以接下来的“剧痛”才会有机会发生。 一拉一扯间,嫩白的掌心扎满了玫瑰花的刺,六岁的小女娃,生平第一次感受到自然界反扑的力量。 为了表示她对这股力量的敬仰,她做出了相当直接的反应,就是…放声大哭! 小雪萍不是个嗓门宏亮的孩子,加上大人们呼呼喝喝的声音,几乎完全掩盖住她的哭声,她哭得既伤心又“孤独”…因为没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