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3/4页)
他不挑食,找到几块面饼。配茶水干啃起来。 填饱肚子后,散步回房,却见到中堂前聚了一群人,不知在热闹什么。 走过人群时,发现是在品评诗文。 太学生之间互相标榜彼此文章,藉以位抬名声的情况屡见不鲜,他不喜参与这样的活动,因此很少参加生员间的结社。 眼下,八成又是在吹捧某位高才的旷世巨作吧。 瞧,远远就听见秦无量不自然的拔高声音喊着: “真是高作啊,太有才气了!” 其他人则纷纷附和,没有一句批评的言论。 到底是什么样的“高作”,能得到众人一致赞许,连句微词都没有?黄梨江不禁停下脚步,好奇的往人群方向瞥去。 中堂前的庭院砌着一面灰白墙板,作为平时布告之用,可供人在上面任意书写,每至月底则会重新上漆,名曰“粉壁”,颇有效法前朝“月旦品”的用意。 但太学里的这面粉壁,通常却只用来品评诗文,并没有真正的引导太学生走向谈论国事的道路,是颇为可惜的。 黄梨江快步自人群边缘走过,临去时瞥了一眼大刺刺以黑墨写在墙面上的数行诗句,双足不禁顿住。 一目十行的缘故,他一眼看尽全诗,忍不住笑出声来。 “什么高作,这诗写的比六岁小儿还不如,分明是一首打油诗,只有字迹倒还可取。”心直的他,直觉说了出口。 评论的声音不大,却没有料到在众人屏息下,他说的话被听到了八、九分清楚。 秦无量率先反应过来,跳出众人,指着他鼻尖支吾:“、,好大胆子,竟敢这样批评这首高作。” 高作?秦无量好歹也在太学里受业几年了,虽然他武胜于文,但应不至于真看不出这不过是一首打油诗吧?连平仄用韵都捉的紊乱呢。 对于诗文的敏锐度比常人还高的他,实无法忍受有人颠倒黑白到这等地步。黄梨江不避讳的走到粉壁下方,当众念出全诗: “白狗非狗狗非白,苟非白狗是何狗?狗苟是狗苟是白,狗白应即是白狗。” 他声虽不大,在中堂前却清晰可闻。 念罢,他俊眉微挑,众人一时鸦雀无声。 浑然不觉不远处一双眼睛正打趣的打量着他。 身量不高的黄梨江站在人群之中,却丝毫掩不住他一身卓尔不群、暖暖含光,有若碧镜。 “韵字复用,音节错拗,文辞鄙陋,思想全无。”黄梨江音声琅琅,就诗论诗说:“勉勉强强有一点趣味,却不过是打油之作,六岁小儿都可能写的比这诗好,诸位同年对这样的打油诗赞赏有加,要是传出去教人听见了,岂不以为如今太学堂尽是些不读书的世家子弟,贻笑大方?” 近年科举晋身的官员,出身太学的人是愈来愈少了。 倘若今天太学祭酒并非他敬仰的云间先生,他是不会多嘴的;有违他自身的原则。 “说什么傻话呀”秦无量双目瞪大如牛眼,双手忍不住揪着黄梨江衣襟道:“、晓得这是谁写的么?”竟然将此诗批评的如此贴切!是真不知,还是假装不知? “该不会是董先生吧。” 黄梨江最近发现秦无量很爱揪他衣襟,不禁蹙眉伸手拨开他的粗掌,况且他不过是就诗论时,对于写诗人是谁,没有知道的兴趣。 “这傻子!这是太子殿下的诗作啊。” 午时前一刻,太子率随从驾临太学。 当时黄梨江这书呆埋首书堆里没出来午食,故不知道这件事。 太子挥毫题诗在粉壁上,让太学生品评,说是评得最好的人,就选为侍读。 就算这是一首不成样子的打油诗,当场谁不把它吹捧上天? 才一转瞬,什么旷世巨作,蕴含深意,不流于俗,清新若叶上初霜,卓卓如鸡立鹤群,古今绝伦无法再有的绝妙好辞等等的夸张美评都出现了。 当众人陶醉在将被太子选入东宫,从此仕途一飞冲天的美梦之际,这人却偏偏点破了隐在其中的滑稽,杀风景至此,实在令人恼极。 太子的诗?闻言,黄梨江不禁一怔。 见他表情略怔,秦无量忍不住压低声量,却语带恶意道:“总算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蠢事了吧,没瞧见太子殿下就在一旁么?” 顺着众人目光所指,黄梨江微微偏过头去,这才留意到一片黑鸦鸦人墙之后,立着一个手执玉扇的红袍公子,身旁还跟着两名带刀护卫。 先前因为粉壁前聚了太多人,以致于没有留意到有旁人混杂其中:也可能是因为他年幼,身量不如人,视线有死角,总之竟然没有看到太子在场。 如今,也许是众人怕沾了他的晦气,纷纷让开挡住他目光的位置。 他视线终于对上了焦,却见那红袍公子也正定静端详着他这方向。 那公子,一双浓眉似杨叶略长,眉尾微挑,鼻梁高挺,长目深邃,双唇未启先笑,不同于天朝俊美男子惯见的斯文,眉宇间展露舒朗隽爽之气。 没想到天朝未来储君的相貌竟是如此。 带桃花。黄梨江心里闪过这三字。他心想:不似帝王之相。 穿着红袍的太子微弯着唇道:“是何人?”清朗的音质似带着些许笑意。 黄梨江正要回答,却不料身边人高马大的秦无量突然扯住他的衣袖,强按住他的头颈,迫他折腰谢罪。 “殿下恕罪,这人是新入学的生员,见识浅薄,一时口快冒犯了殿下,还请殿下别入在心上。”开玩笑,这家伙谁不去冒犯,偏偏冒犯了储君。他往后还想不想在朝廷里混口饭吃!? “呀。”黄利江挣扎脱身,微微诧异地看着秦无量。他这是在替他说话?他不是一贯憎厌他的?怎如今…好似在替他缓颊? 只见太子又问:“看来该也是太学的生员…”扫视了周遭一眼,发现再没有人个子比他更矮了,应是年少尚未长成的缘故。 眼前这个小少年,年约十二左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