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又名:扎钱)_37透风的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7透风的墙 (第1/3页)

    37、透风的墙

    常太平的死让陈淑媛意外地获得一部畅销书稿,也获得了同兰宛茹一决高下的关键武器,应该是获益者。但是,常太平之死也有跟着越来越倒霉的人。这就是为常太平喊冤而被国商银行轰出来的郭安邦博士。因为,一连几十天过去了,他还没有找到工作。

    中国是一个人才匮乏的国度,京都市是一个经济活跃、生机勃勃的城市,但是,对一个博士来说,找一份工作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上次到箭楼支行找老领导贾好运之后,他在互联网上发了近百份求职简历,可收到的答复却寥寥无几。有几个公司找他参加面试了,但是,对一个堂堂博士从京都市最大的银行之一国商银行的总行出来,投奔一家小公司就是不能够理解。最后,都善意地回绝了他,理由很简单:“我们公司提供不了比国商银行更大的舞台,你来了,也还会走的!”

    就像常太平因被末位淘汰而感觉不平一样,郭安邦也为自己这莫名其妙地被劝退而忿忿不平过,他也想到了通过法律找说法。他找到了自己本科时的同学——大律师章朗,可那章朗是早已经被市场经济把人眼熏成钱眼之人,虽然是老同学的冤屈,但是,面对着麻烦而无效益的官司,依然婉言推脱了。虽然张朗律师就在京都市,可在手机里愣是告诉郭安邦他在美国呢,需要半年才能够回来!于是,郭大博士对自己在国商银行的不平遭遇,也只能够自认倒霉了。

    终于有一天,他的手机响了,液晶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陌生的号码。郭安邦心里一热:这一定是哪个招聘单位打来的!

    果然,电话是M出版社打来的,希望他马上到M出版社参加经济类编辑岗位的面试。

    郭安邦听说出版社工资很低,但想那里必然是个文人聚集、可以作学问和研讨问题的地方,在没有银行肯要的情况下,他还是准备退而求其次了。

    但是,从驻地到M出版社要从城西南赶到城东北,整个一个大掉脚,郭安邦为了能够找到这份差事,还是咬了咬牙,只得舍公共汽车而打出租车;为了节省时间郭安邦也只得直接打一块六的富康车而没有专等一块二的小夏利。

    但是,郭安邦着急与兴奋之中竟忘却了自己已经没有了工作、好久没有多少资金进项了,车到了M出版社的楼下,才发现裤兜里的钱却不够了!一个大博士左摸右找,也没有能够再多找出一个硬币来。

    郭博士窘红了书生的脸,结结巴巴地对司机尴尬着:“大哥,我今儿忘了带钱包!少了五块钱!您…”他实在没有好意思说自己没有了工作,已经身无分文了。

    那出租车司机见状,立刻火冒三丈,急了:“看你丫头的像个人!却他妈讹我五块钱!不行!”说着跳下车“砰”地摔了车门,冲到车后排,大手瞬间便抓住郭博士的衣领口,把个郭大博士从车里像伶小鸡子一般地一把伶将出来:“不给钱,我抽你小丫头的!”

    郭博士自幼是苦读诗书之人,那里见过这等粗鲁的动作,早已经吓丢了魂,结结巴巴地招供道:“大哥,我不是想讹您!我是清华大学的博士!今天…”

    司机见这个乘客没有还手的意思,又自称是博士,号称知识分子,想他大概不是有意与自己过不去,于是,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同时,怒火也平息了许多,他松开了郭博士的衣领子:“你丫还是博士?博士还能够没有打车的钱!?”

    郭博士终于招供了:“我让银行给开了!没有工作了!”

    司机睁大了双眼:“博士被银行开了!?谁信呢!”

    郭博士一个大男人,在一个粗鲁男人面前,带着哭音辩解道:“这事我还能骗您吗!”

    司机一听,倒笑了:“你丫玩儿行长老婆了吧!?”

    郭博士更红了脸:“我哪里是那种人呐!我也不敢呐!我只是看不惯一些领导的作风,写了一篇批评文章!”

    司机见郭博士如是说,便重新上下打量了郭博士一遍:“看不出你丫这德行,还敢仗义执言!?”

    郭博士依然窘迫:“不敢不敢,我当时只是不知道老虎的厉害,只是随便瞎写了几句!哪知…”

    司机骂了一句:“当他妈官的,没他妈什么好东西!还是咱贫苦大众实在!”骂罢,转身,回到车里,把郭博士刚才交的三十几块钱,一把仍了出来:“小子!大哥我信你一回!这钱你拿着,下次数好了钱再上车!”

    望着从车窗里飞出来的钱,郭博士的眼里充满了泪水,他一连声地道歉:“对不起!谢谢您!对不起!谢谢您!”

    出租车撇上郭博士,一溜烟地开走了。

    一张十元的人民币,被车轱辘压住了,与地上的泥贴在了一起。

    想到自己还要回去,想到自己还要吃饭,郭博士还是低头弯腰,把地上的大票小钱,包括那贴在泥地上的十元钞票一一拣了起来。

    辛苦而来的郭安邦依然被社长那对他离开国商银行的疑惑而距之于编辑队伍的门外了!虽然工作没有找成,但是,面试时一个编辑听说他是国商银行总行的,倒给他透露了一个令他吃惊的消息:

    原来,常太平曾经要在这里出版一本名叫《上市公司黑幕揭秘》的书!这位编辑还告诉他,国商银行的优质客户——怒潮集团按照常太平的分析应该是一个资不抵债、频临倒闭的空壳企业!

    郭安邦当时就问:“书稿还在吗?”

    那位编辑回答:“那个叫常太平的作者后来又不准备出版这本书了,书稿他全部要走了。他现在怎么样?”

    郭安邦回答:“跳楼死了!”

    编辑惊诧了:“不会是他杀吧?我看那书是可以让几家公司,尤其是让怒潮公司倒闭的!”

    郭安邦继续问:“书中内容您还能回忆出来吗?”

    “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