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1/3页)
第一章 徽州城外十里处,有间外观庄严雄伟的寺庙--妙清寺。 这里有着不同于徽州城内的繁华,暮鼓晨钟,十数名出家人在此安静的诵经念佛。 这种日子本来是可以这么平静的过,但偏偏-- 就在数年前的某个深夜里,寺里的比丘尼--慧净师太在山下不远处发现一个大腹便便、奄奄一息的少妇。 出家人一向慈悲为怀,所以慧净师太义无反顾的伸出援手救了这名少妇,原来这少妇居住的小村落被倭寇突袭,丈夫被杀,孤苦无依的怀着身孕本来打算到徽州投靠亲人,到了城里才知道亲人早就搬走,不知去向。 可怜的少妇实在福薄,产下一名女婴,气若游丝的交代了几件身后事之后,没多久就断气。 至此,照顾这名女婴的责任也就由妙清寺里的数字比丘尼一肩扛起,一切都很好,除了这名被交代为取名为莲心的丫头,虽然出落得标致,但天生的那股冲动劲,却是几个师太怎么教育、怎么责罚都没有用的。 岁月匆匆,转眼数年过去-- 这日,寺里上下忙得打扫着内外,准备明日法事所需的各式用品,因徽州大有来头的盐商当家主母要来这里办场法会,还大发善心的派发白米。 这盐商当家主母在未出阁之前,便常上妙清寺祈福,成亲生子之后,依然如故。而替当家主母举办祭祀无主孤魂的法事也就成了妙清寺每两、三年都要来这么一次的大事。 当家主母许静岚是个婉约的大美人,独享富甲天下的盐商--侯德刚的宠爱。侯家发迹于明初,当时应天原为首都,是盐业的中心,侯家占了地利,雄霸一方。 后来虽然在靖难之后不久,成祖迁都北京,但侯家依然留在南方,且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连地方上的各个布政使司、按察司等官员都得要敬侯家几分。 这日子本来是平平顺顺的过去,可惜的是,就在去年的冬天,正值壮年的侯德刚因带商队到福建做生意,回程途中意外中了倭寇的埋伏,侯家当家就此辞世,从此侯家便陷入低潮之中。 “没想到今年侯夫人还会前来。”妙清寺的主持妙心师太来到禅房探望半卧在床榻的许静岚。 许静岚苍白着脸,嘴角微扯出一个笑容“我怕,若我再不来就没机会。” “夫人快别这么说!”妙心师太连忙说道。“夫人还年轻,怎么可以说这么丧气的话。” 她没有回答,只是淡淡的摇了摇头。 “夫人,你的脸色苍白,可有请大夫看过?”妙心师太关心的询问。 许静岚的美目一飘,透过窗外看着蓝天“没什么好看的了,我这身子…就不用费心了。” 自从她得知夫君的死讯之后,原本身子骨便不好的她,情形更是每况愈下,侯府上下的人都心知肚明,这当家主母的心早随着当家的死亡也跟着一天天的死去。 “对了!”像是想起什么似的,许静岚精神一振的坐直身子,问着一旁穿蓝衣的丫鬟“泊雷呢?” “二当家跟着刘大婶到外头去玩了。”一旁的丫鬟小青回答。 “那就好。”许静岚闻言,这才放下了心“去给二当家加件衣服,可别让他受寒了。” 小青立刻领命而去。 看着丫鬟走远,许静岚的眉头微蹙,若真说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就是她那一双儿子。 老大侯泊威遗传了他父亲的霸气与果决,小小年纪便有大将之风,侯家的产业现在已交给侯泊威与侯德刚生前最信赖的大总管王德一同掌管。 对于这个不过十五岁的儿子,她十分内疚,毕竟要不是因为突逢家变,他也毋需年纪轻轻便要扛下这么重的担子,该还是轻松学习的年纪,现在却为了弄清帐务总是挑灯夜战,每每忙到天大白都还未能休息,但他从不言累,在侯泊威的身上,她可以轻易找到死去的夫君的影子。 而次子侯泊雷却打小便体弱多病,虽然已经十岁了,可从外观上看来还不过像个六、七岁的孩子,小小的个子总是惨白着一张脸,看了无数个大夫,但身体始终没有好转。 这些年来,她常带着次子到妙清寺,只希望神明保佑,能使孩子平安的长大成人。 “大当家今年没来?”妙清师太开口问道。 “是的。”她在心中叹了口气“他带着几个武丁到江苏去了。” “大当家真是辛苦啊!”对于侯家的一切,妙清师太了然于心。“还那么小的年纪…” “是啊!”许静岚又叹了口气,也有些心疼自己的长子。 “夫人别担心,大当家早晚是要担起这个责任,不过是时间提早了,上天这么安排一定有?的道理。” 每到这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