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_第七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第6/9页)

的担忧是客观存在的,我研究过师史里关于马鞍山战斗的战例,当时的指挥员提出的是剥皮定点,多路推进的战术,这个战术很有借鉴之处。鉴于兵力上敌弱我强和地形上敌优我劣的特点,我想在马鞍山战术上稍微做个修改,因为这个地形机械化展不开,坦克展不开,重炮展不开,所以我建议,回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打法,战斗的第一阶段,在火力准备之后,甚至在火力准备之中,以精锐步兵穿插。各位首长请看——我们至黄琨地区,共有六条路线可以穿插,每条路线可以展开两个连队。只要在三小时内有两个营能够穿插到黄琨地区,占领四号至十一号之间的任何四个以上的制高点,反过来控制当面之敌,在黄琨之北,祁阳之南,敌人的兵力再多也没有用了,他就完全失去了作为西线屏障的战略意义。”

    石得法瞪着眼珠子问“你是说,只穿插不打?把当面之敌还留着?”

    沈东阳说“打得下就打,打不下就走。穿插分队的任务就是直奔黄琨,可以放弃一切。”

    郭靖海说“现在我们已经装备了火箭炮,榴弹炮,坦克,你的意思都不用了?”

    沈东阳说“装备了什么并不等于都要派上用场,要切合实际。我建议,把所有的辎重都留在后方,除了可以直接瞄准射击的加农炮和迫击炮,在战斗第二阶段随主力行动,摧毁对方的山洞火力点和暗堡。但第一阶段不能上去,上去了就是负担,就是刀俎鱼rou。”

    沈东阳说完了,帐篷里突然寂静起来。

    严泽光看着王铁山说“王副师长啊,你看,这个沈参谋居然想让我们回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打法,这倒是很符合我们的胃口啊!可是我和老郭的想法一样,我们有了新的装备,再打老战法,连新的装备都不用,这不是倒退吗?”

    王铁山说“我认为沈参谋的观点很有可取之处。实事求是地说,当面之地形敌情,其实也就是解放战争的基础。关键是穿插分队和后勤如何保障,穿插之后,在黄琨能够支撑多少时间,战斗第二阶段会不会遭遇顽强抵抗。”

    严泽光说“问题还不完全是这些。最重要的是,你说可以展开十二个连队,穿插成功六个连队,你的依据是什么?”

    沈东阳说“这是需要战斗说话的,我现在没法回答。”

    严泽光说“很好!王副师长你谈谈我们的想法。”

    王铁山说“好,现在我来做个发言。接到前指的预先号令之后,严师长马政委我们几个人反复在沙盘上,在地图上推演,我们设想的方案同沈东阳同志提出来的设想大同小异。当然,我们没有想到回到解放战争的打法,这个说法有点不时髦,但是事实上在这场特殊的战争中,战斗的第一阶段,放弃使用重火力,放弃固守的当面之敌,精锐穿插,敌后反攻,都是我军的优良传统,这个战术可不是照搬照套。沈东阳提到了解放战争,我想到了三个战例,一是解放安庆的时候,潜山外围红石岭剥皮战,第二是广西剿匪的毛田坝连环伏击战,第三是朝鲜战争的双榆树…”

    王铁山话到此处,戛然而止,脸上不易察觉地跳动了一下。

    严泽光却像什么也没有看见,接过王铁山的话头说“王副师长的意思你们听明白了没有?今天我们研究的打法,不仅是集中了各位同志的智慧,还集中了过去三个战例的长处。你说它是因循守旧它不是,你说它是标新立异它也不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它的名字叫实事求是。关于玉田当面进攻战斗,我定一个大的原则,第一,立足浅纵深分阶段穿插,第二,基本上不考虑大正面推进。”

    7

    为了争取主动,严泽光指示张省相,以最快的速度制订出作战预案,报战区前指,以引起重视。张省相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朱定山,最后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沈东阳的头上。沈东阳把作战预案呈送给严泽光,严泽光看得很细。看完了,放下卷宗,擎起烟斗抽了一阵子,把眼光从南边的山脊上移了过来,落在沈东阳的脸上。

    沈东阳有点心虚,他觉得很尴尬。他很后悔半年前听信了严丽文的教唆,去向严泽光摊牌说他是丽文的朋友,他不知道严泽光在对他的赏识和对他的亲近方面,哪一头更重。他怎么会知道严泽光这么快就当师长了呢,要是早知道,他就不会那么做了,倒不是因为他怕严泽光,而是觉得跟师长的女儿谈朋友会有很多麻烦。

    严泽光抽完烟斗里的烟丝,拍了拍身边的石头说“来东阳,陪我坐一会儿。”

    沈东阳心里一跳,这是严泽光第一次省略了他的姓氏,喊他东阳。可别小看了这个称呼,它标志着接纳,象征着亲近。沈东阳坐下后,严泽光说“你对这次争取任务的前景是怎样判断的?”

    沈东阳说“一是前指批准了我们的预案,预案就变成了方案。这是最佳效果。二是前指认可了我们的预案,将其纳入总体作战方针中,不用我们的人,用我们的打法,这是次佳效果。三是置之不理,让我们坐镇玉田,威慑黄琨,声援西线,这对我们二十七师的部队来说,是最差的效果,引而不发,无功而返。”

    严泽光说“我有个预感,可能的结果,既不是你说的最佳效果,也不是你说的最差的效果,可能是第二种效果,可是我不甘心啊。”

    沈东阳没有说话,他知道师长的判断是有深层依据的,作为一个曾经有过辉煌战绩的军人,作为一个几十年如一日把战术研究作为人生艺术和唯一乐趣的军人,可以说,没有谁比严师长对于战争这门艺术更加执着了。进入战区以来,他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俯瞰沙盘和凝望地图。他对于敌情通报好像并不怎么在意,每当有新的敌情通报下达,参谋人员介绍的时候,他只是静静地聆听,眼睛却自始至终落在作战地图上。

    临时指挥部的正面墙壁上,悬挂一幅一比五十万的地图,那是整个战区的战略态势图,几乎占满了一面墙壁,其中二十七师准备开进的区域有办公桌那么大。另外一面墙壁上,分别挂着一比二十万、一比十万的战术标图。严师长常常站在地图的对面,目光久久地凝望。他在凝望那些地图的时候,指挥部里一片寂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