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ldquo;驼峰航线r (第6/11页)
一、枪毙张轸(第六十六军军长)、甘丽初(第六军军长),追究所有渎职军官的刑事责任。 二、空运八至十个师到印度,组建X军;在云南境内改编和训练三十个师,组建Y军。一九四三年雨季结束后反攻缅甸。 三、上述部队由美国负责提供全部经费和作战装备。 四、团以上指挥官全都由美国军官担任。 上述建议遭到委员长愤怒拒绝。 委员长完全无法容忍美国人的插手和干涉内政。史迪威只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参谋长,是客人,但是这位客人却要来清洗主人的军队,这在中国委员长看来简直与造反无异。军队是中国政治角逐中最重要的砝码,是中流砥柱,谁要是动一动军队,就等于要了委员长的命。在“有枪就是草头王”的中国,军队是国家的同义语。而美国人史迪威并未深刻地理解这一点。他也许只从中日战争的角度来理解军队,理解军队的职能和任务,这就等于无意中往委员长最敏感的部位猛击一拳,难怪委员长作出的反应是那样强烈和怒不可遏。 政治家罗斯福出面调解这个僵局。他慷慨许诺把对中国的空运物资由每月一千五百吨提高到每月六千吨,以此换取委员长对史迪威将军反攻缅甸的计划的让步和支持。 总统只字不提改组中国军队的计划,这就给以后的中美危机埋下了一个伏笔。委员长认真考虑了美国总统的建议。第十天,会议重新举行,双方代表就上述建议的前三项达成协议。委员长被迫作出重大让步,宣布对张轸、甘丽初撤职,并将其余二十七名团以上军官送交军事法庭审判。驻印军(X军)以孙立人新三十八师和当时尚在胡康河谷艰难跋涉的第五军为基干,再从国内空运四至五师组建,指挥权归史迪威掌握。但是在云南境内组建Y军的计划要等委员长亲眼看到每月空运六千吨的诺言兑现后才能付诸实施。史迪威也不得不做出让步。他宣布在X军和Y军中设立美军参谋顾问团制度,美军顾问的权限与同级军官相等。 蒋史矛盾暂时得到缓和。 协议一经达成,史迪威剩下要做的事就是立即着手开辟一条把物资运进中国的安全空中航线。 六月上旬,就在中国委员长和他的美国参谋长为了各自对战争的理解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在远离重庆数千英里的太平洋中部海面上,在一个叫做中途岛的波涛汹涌的海域附近,一支庞大的日本舰队正在悄悄集结。飞机加满油箱,鱼雷轰炸机腹下挂满沉甸甸的鱼雷炸弹,好像孵卵的老母鸡。海军陆战队整装待发,随时准备登陆。山本大将决心一举夺取中途岛,进攻夏威夷,将美国人从太平洋赶出去。 但是,这一次精明的日本人失算了,美国人破译了他们的密码。从本土和夏威夷紧急开来的航空母舰已经在小岛另一侧游弋了整整一周。 美国人决心遏止日本人的野心。他们要报珍珠港一箭之仇。 这场海空大战持续了两天。中途岛大海战以日本联合舰队惨败而告终,日方损失四艘大型航空母舰和四百三十多架舰载飞机,实力大损,不得不退回本土。美国只损失一艘航空母舰。从此,日军攻势渐颓,太平洋战场主动权逐渐转移到盟军方面。 六月中旬,中途岛大海战的胜利消息传来,备尝失败艰辛的亚洲盟军一扫心头阴霾,精神大振。中国战区,日军攻势有所减缓,大批骨干师团陆续南调,投入南太平洋战场。此后一段时间,中国正面战场出现一个相对平静的对峙局面。 六月,非洲战场却频频告急。 首先是德国北非兵团在隆美尔指挥下一举歼灭英军装甲兵团,接着德国坦克又攻陷布鲁克城要塞并越过利比亚,乘胜进入埃及。不到半个月,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都处在德军炮火控制下,中东岌岌可危。埃及一旦失守,德军坦克就可以毫无阻碍地越过中东直捣印度,那时腹背受敌的盟军就再也无法阻止法西斯阵营的胜利大会师了。 罗斯福总统立即对北非的严重局势作出反应。 六月二十二日,总统下令已经启程的美国船队中途改道,将运往中国、苏联和土耳其的部分飞机和重型武器改运中东。 月底,美国总统再次下令,将飞往中国的运输机群改飞中东,以挽救频临崩溃的英国埃及兵团。 但是刚刚作出让步的中国委员长却不管这些理由,他被美国人不守诺言的无耻行为彻底激怒了。他立即派人召来美国大使高斯,还有史迪威和陈纳德,冲他们大叫大嚷,怒不可遏。 三个美国人分别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向委员长申辩。 老jianian巨滑的外交官高斯大使娴熟地玩弄外交辞令,阐述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和国际义务。史迪威以军人的直率向委员长指出国际战场一盘棋的道理。 陈纳德上校则怀着幸灾乐祸的心情向委员长暗示:只要他的飞虎队拥有足够的飞机,就一定能在半年甚至三个月内从空中打败日本人。 史迪威理所当然成为委员长发泄怒火的对象。 罗斯福总统为了消除误会,亲自写信向委员长解释中东吃紧的原因,并保证今后逐月提高空运量。为了表示对中国战场的重视和提高该战区的地位和规格,一周后罗斯福总统发布命令,批准将非官方的美国援华空军志愿队(即飞虎队)正式编入美国空军序列,半年后又升格为独立的第十四航空队(师),司令官克莱尔·陈纳德上校也因此如愿以偿,接连晋升两级,成为陈纳德空军少将。 美国总统的安抚政策并未消除蒋介石对史迪威的敌视和成见。相反,总统的退让却使国民党人逐渐意识到他们手中握有一张讨价还价的王牌,这张王牌就是日本人。太平洋战争一旦吃紧,中国人就成为日本人争取的对象。蒋介石一旦把握住美国人担心日中和谈的敏感心里,就开始玩起了日美中三角战略的政治游戏。这样,史迪威的军事使命就势必逐渐为政治斗争所代替,并且不可避免地成为政治角逐场上的牺牲品。 委员长为了达到排挤史迪威的目的,还有意将陈纳德抬出来与史迪威做对,企图以陈纳德来取代史迪威的地位。后来陈纳德与史迪威的矛盾公开化,这其中除了并不复杂的个人原因外,更多的还是国民党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