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 (第3/5页)
王洪文的热情所指,她既为此感到愉快、兴奋,又稍有些不安。她笑了笑,扭头看了看卢小龙,说:“我当然和小龙一起回去。”当王洪文最后站起来与他们握手告别时,非常亲热地说道:“希望以后经常来上海。来上海就找我,我随时欢迎你们,愿意为你们服务。”他撕下两页台历,在上面写上自己多个联系电话,一张给了卢小龙,一张给了沈丽。在握着沈丽的手时,他说:“你给我的印象非常与众不同。”接着,又很照顾大体地转头看着卢小龙,说:“你的名字,我从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听说了,连毛主席都说你是学生领袖呢!”在分手那一刻,卢小龙再次觉出了王洪文的身高对于沈丽的和谐和对于自己的压力。 这一晚,他和沈丽就挤在首都红卫兵驻沪联络站。这是一栋弯弯曲曲、晦晦暗暗的老洋楼,楼上楼下木地板木楼梯,东一房间西一房间,像个迷乱的老鼠洞xue。一派潮湿、阴暗及冰冷中,乱哄哄地跑动着许多北京的红卫兵学生。电话机、油印机嘈乱地响着。纷纷沓沓的脚步踩过满地飞舞的五颜六色的纸张。窗外是狭窄而喧闹的上海市街道,与对面的楼很近,让你生出甩一根绳索过去就能搭上索桥的联想。油盐酱醋的气味,商店、杂货铺以及阴沟的气味从楼下狭窄的街道泛滥上来,给你天昏地暗、稠密不堪的感觉。两个人就在一间豆腐块大小的房间里铺着半尺厚的大字报纸蜷缩了一夜,这里倒是没有什么男女之分,楼上楼下各个房间里,包括过道,到了后半夜都混杂拥挤着男男女女的学生。有的人盖着军大衣或者普通大衣,有的人就这样一身衣服干睡着。有的人枕着大字报纸,有的人枕着自己的棉鞋、球鞋。寒冬的上海没有暖气,也没有火炉,冷冰冰的一栋老房子全凭成群的男女青年的体温把它装填起一点暖意。胶鞋的臭味混淆着墨汁味、尘土味和潮湿味,与通夜不息的昏黄灯光缠绕在一起,让你想到大革命之夜寂寞的青春梦。 这一夜,卢小龙和沈丽之间出现了一点磨擦。在与王洪文会见时,卢小龙的不露声色使得沈丽没有更严密地掩饰自己的兴奋,她一直认为卢小龙是一个情绪十分平稳的男孩,他的表现理所应当。然而,她终于发现了卢小龙隐藏在深层的悻恼。在躺下之前,卢小龙抱着双膝坐在地上,对沈丽显得极为冷淡。沈丽不知道为什么,想了想,明白了,有了对卢小龙的一丝歉意。只是她不愿承认什么,也便不做任何解释。在有些尴尬的沉默中,面前的卢小龙尤其显得矮小和黯然失色。卢小龙板着长脸一动不动的姿态,不但没有引起她的爱慕与尊重,反而让她产生了轻视。昏黄而无聊的灯光从头顶落下来,小屋里更显得十分局促。一张破桌子、几个破木桶占据着一角,一扇小小的窗户装着窄窄的、肮脏的玻璃。 隔着玻璃,看见深夜的上海市灯火像鬼的世界一样恍惚。卢小龙坐在那里,像是残破的林园里的小石雕,又像一条沉默不语的石头狗。 在肮脏的斗室,沈丽终于慢慢平静下来,慢慢在全部记忆和生活背景中再一次认识了卢小龙。她想到了他和她从序曲开始的故事,也想到了卢小龙如何做出了陪她外出串连的“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决定。这是一个一眼看不出任何潇洒风度及男人气派的男孩,然而,却是一个经得住仔细回想和品味的男孩。在品味中,沈丽对人的理解力全部复活了。她便在对白天的回想中,看清了王洪文在见面过程中表演的粗糙,也看出了卢小龙始终敦厚平和、不亢不卑的真正高贵,然而,她依然不愿意解释。好在首都红卫兵驻沪联络站第二天要联合上海市造反派去崇明岛调查农场的“经济主义歪风”知道卢小龙来了,他们请他带队。这个活动无疑会在第二天使两个人的关系自然而然的解冻。 沈丽说了一声:“你也躺下吧,我困了。”便先躺下了。卢小龙还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沈丽说:“你挨着我躺下好吗?这样我暖和一点。”过了好一阵,卢小龙没有说话,在她身边躺下了。沈丽将手臂枕在头下,望着四四方方的天花板说道:“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单独和一个男的过夜,居然是你,居然是这样。”她转过身来面对着卢小龙,把手轻轻放在他的肩膀上,说道:“真不可想象。”卢小龙还是仰面朝天地躺着,想着白天的事情,感到了自尊心的敏感及自卑心理的强烈,同时也想到了要奋发向上的人生理想。沈丽在一旁睡着了,像儿童一样轻微的鼾声与鼻息呼在他的脖颈上。这使他慢慢平静下来。他侧转过身,与沈丽轻轻搂抱着睡着了。 清晨天还没亮,一群人就集合着出发了。他的矜持和冷淡不过是需要哄慰才会化解的余波。一个特大的狼头迎面扑在船舷上,溅起的雪狼像巨爪一样扑向船头甲板。沈丽回转头,将脸贴在卢小龙肩膀上躲避风狼。卢小龙抓着一根铁杆,一动不动地站着。沈丽在那片风狼过去后,扬起脸看了看他,说:“你还没有傻够哇?”卢小龙毫无表情地说了一句:“以后再不带你出来了。”沈丽直起身将帽耳扣系上,说道:“你不带我出来,我不会一个人出来?一个人的心是看得住的吗?”她瞟了一眼卢小龙“你纯粹是个大傻瓜。” 太阳渐渐揭掉了笼罩在江面上的白色雾气,江天开始明亮起来。当几艘帆船在浩荡江流中颠簸着远远近近地出现时,崇明岛的陆地便从水平线下浮了出来。一登上岸,就有车接。 坐上车走了许久,便到了一个农场总部。当一百多人的联合调查团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