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 (第1/3页)
第四十九章 张春桥背着手,在中南海宽大的办公室中慢慢踱着步。他从窗户上看着楼下的景色,已是冬去春来的萌芽时期了。秘书推开房门从外间屋走进来,轻声请示道:“呼昌盛和四个学生已经到了中南海西大门,警卫刚来的电话。”张春桥略扭过头,看着神情恭敬的年轻秘书说道:“告诉门卫,只让呼昌盛一个人进来。”秘书点了点头,出去安排了。张春桥扶了一下眼镜,又背着手端详起窗外的景色来。 这是二层楼,楼下有不露季节的松柏,也有露着季节的柳树。秃了一个冬天的柳树虽然还没有绿树成荫,但枝条已经变软,像女人的长发一般柔软下垂着。倘若下楼细看,一定已经长出嫩芽。这样朦胧地看去,只能感到萌发的气息和模模糊糊的绿色。冬去春来,万象更新,自然的辩证法不可逆转。人类历史也是一样,除旧布新是不可抗拒的。他凝视着中南海内朦胧的景色,觉出灰暗中的安详,沉默中的躁动以及寂寞中的生气。他可以去钓鱼台国宾馆办公,那里早已是中央文革新的办公地点,而且景色也开朗得多,不像这里这样沉闷,然而,钓鱼台是江青趾高气扬的地方,自己去反有许多不便。像现在这样躲在偌大的中南海中,坐在某一座楼的某一套办公室里,表面上处在不惹人注意的位置,才可以更从容地策划很多事情。 他在写字台前坐下了,目光又习惯地凝视起写字台上的一个盆景。那是一座险峻的山峰,诡谲多变的石山立在水中。不知是用什么样的天然石头略做加工而成,山峰上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山洞。石头疏松多孔,从山脚下的一片水汪中拔上水分来,整块石头上长满了青苔,像是一座山峰上的阴森草木。山峰的整个神态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阴险”当他将这两个字赋予案台上的山峰时,便使山峰有了真正的神韵。没有比阴险的山峰更深刻有力的了。阴沉,阴森,险峻,险恶,艰险,危险,险象环生,险处逢生,这些十分刺激人的词汇,最后综合在“阴险”二字中,让人感到警醒。 他是一个善于运用语言的政治家,一辈子玩弄修辞,知道语言的力量。一般人中庸愚昧,将全部词汇分成了贬意、褒意两大类。当拒绝用贬意词描述自己、逻辑思想时,人们常常失去了最深刻的智慧。一说阴险,就是反面人物,其实,阴险何其壮观!一座光明正大的山峰有什么看头?一座端庄秀丽的山峰有什么特色?所谓青山绿水,更是俗媚。突兀立起一座阴险的山峰,让你悚然一惊,浑身冒出冷汗,然后以敬畏的目光仰视它,这是何等的奇绝!一个政治家倘若做事如一座端庄秀丽的山峰,无疑是平庸之辈。倘若做到“阴险”二字,就十分有力量。用不着多想,只要想到“阴险”二字,立刻就能觉出脸上那庸俗浅薄、一厢情愿的书生气荡然无存,同时觉得自己的眉骨立刻像岩石一样阴沉地凸起,在这里蕴藏着阴沉险峻的力量。你的目光立刻变得犀利,你的鼻子和嘴的线条立刻变得有力,整个人立刻进入“阴险”的状态。你不再风流才子,俗态百出,你也不再怨天尤地,一厢情愿,你不用东张西望,犹豫徘徊。你会觉得阴险的眉骨下射出的阴险的目光带动着整个身体朝向智慧的方向阴险有力地突进,你会躲在人群中露出更清醒的观察,你绝不轻易张牙舞爪,而是警觉地伺机而动,你绝不被别人所驱使,而能够驱使别人。 他抽着烟,随着阴险的目光将烟徐徐喷向阴险的山峰。在烟雾缭绕中,那座山峰阴险得更为深邃。他一口一口将青烟吐向山峰,思想便和阴险的山峰融合为一。就像开阔的江天让人思想开阔,狭窄的幽径让人思想狭窄一样,面对阴险的山峰,他的思想永远不离开阴险的境界。搞政治,只要有一丝浪漫幼稚,无论有多少才华,最终都将犯愚蠢的错误。 而只要沉浸在阴险的境界中,你就会比别人看得深一层,计划得比别人多一步,你就略高一筹。一个好棋手应该是阴险的棋手。一个好政治家应该是阴险的政治家。一个好军事家应该是阴险的军事家。倘若要他写一本政治斗争的战略战术,他就会把它写成《阴险论》。 何为阴?何为险?他要做出含义广泛的注释与发挥。想到这里,他阴险的眉骨和目光里露出一丝自我讽刺的微笑。真正阴险的人不会去写《阴险论》;写了《阴险论》,就是对阴险的悖离。古今中外一切出色的政治、军事、外交策略,都是“阴险”二字的注释。不敢这样想,就是迂腐。敢于这样透彻地思想,就会通达天机,左右逢源,无攻不克,无往不胜。中国古话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他则要补充一句,阴险者治人,不阴险者治于人。 吐出的烟雾将阴险的山峰环绕得更为阴险,他在阴险的凝视中,感到了整个身心阴险的彻底。当他吸烟时,热烘烘的、辛辣的烟气吸满口中,送入两肺,在那里缭绕运化,将感觉送到全身,再从口鼻喷出去。这时,他就像布满岩洞的山峰一样,全身都被沟通了。 这样体会着抽烟的感觉,不免想到解剖学的人体。人的血rou脱尽了,就是一架骨骼,人与人的差别就简单了。有了血rou,有了五脏六腑,再加上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肌rou及骨骼系统,人就复杂多样了。大脑使得这堆物质有了真正的意义。想来想去,人的价值就在大脑。他也便觉得自己的大脑是比较有分量的大脑。他在屋里慢慢踱了几步,感觉全身有的关节没有处在完全的伸展之中。完全伸展没有张力。像现在这样,膝盖似乎有点弯曲,肩背似乎有点收缩,含含蓄蓄地在空气里挪动,置形体于不顾,惟大脑在运作,就是真正的人类。 门推开了,秘书在门口用头往一旁做了个示意,告诉他呼昌盛到了。张春桥略微摆了摆手,意思是让他稍等一等。房门关住了,他继续在房间里踱着步。这是又一个秘书,脸胖胖的,论年纪四十多了,论相貌和姚文元差不多,论工作经验也该有些年了,然而,人不长进,就没办法。这种人小心谨慎、唯唯诺诺、目光短浅,就适合一辈子做秘书。想到这里,他不得不感慨人生之差别,也便想到姚文元那张同样圆囊囊的脸,露着七分忠厚三分愚钝。身边跟着这样的人大可以放心。他永远在明处,你永远在暗处。他永远跟着你,你永远指使他。 他看了看桌上的台历,已经是1967年的春天了。今年是自己五十周岁,自己1917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