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第2/2页)
“我不置东西。” “存银行,得利息?” “不存银行,存不惯。” “存到银行,一大把票子变成一个小卡片,就好像被骗走了一样,不如藏在砖缝缝里、米缸里实在。是吧?”李向南揶揄道。 老头不好意思了:“是。” “光有钱就能防老了?” “还得花点钱积点德,挣下人缘。” “怎么积德、挣下人缘?” 老头难为地笑笑,没说话。 “不好说?咱俩交个朋友,您有事和我商量,我有事和您商量,兴许我能给参谋参谋。” “我这是住在县城亲戚家,我家在山里,村旱,不下雨,庄稼干死不说,连人喝的水都没有,全村人只靠一眼小泉,说没水就没水。” “您是南垴村的吧?” “您怎么知道?” “这都是我县委书记管的地盘,我能不知道?”李向南说“你想给村里出钱打眼井?” “不,我们村打了十几辈子井也没打出过水。我是想…想修个龙王庙。” “修个龙王庙?”李向南震惊了。 “为求个雨。” 李向南垂下眼,脸色阴沉地使劲抽着烟。 “这犯法不?”老头看看李向南小心问道“我在山上修上个一间房大的小庙,供个龙王,犯法不?” “犯法。不是您犯法,是我犯法。”李向南说。 “您犯哪儿的法?” “一个村,四百多人,是四百多人吧?” “是。” “连吃水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我这县委书记就犯了国法啦。” 老头一时呆住了:“那…咋办?” “大伯,您就这么信神信鬼?”李向南问。 “有时候就不信…” “没办法了又不能不信,是吧?” “啥事要都有办法,谁还信迷信?” “大伯,我跟您商量一下,这么办好不好,我给你们请个打井找水的专家,给你们村打出井水来,又能喝,又能浇,您看好不好?” “那敢情好。东陵县原来有个后生是能人,一看就知道哪儿有水,可请不来啊,这会儿听说又调到省里去了。” “我正在请他,说话就来古陵。” “可啥时候才轮上去南垴啊,穷山僻壤的。” “咱俩不是朋友吗?我讲交情,让他头一个去你们村。您看行不?” “那敢情好。”老头兴奋地说。 “那我跟您商量个事,这龙王庙咱们就不修了。” “行。” “您看,您和县委书记交了朋友,给村里请来了找水专家,打了井得了水,积这个德,能挣下人缘了吧?” “是。” “那您这挣的钱就留着自己养老好不好?” “那我就回村打井去。我祖爷爷、我爷爷都是打井打得吐血死的。” 李向南猛抬头看了老人一眼,一张布满沟壑般皱纹的脸:“大伯,您就是石老大?” “您咋知道?”老人惊愣了。 李向南看着老人:“您祖辈几代为南垴找水,打了整整一百年井。我这县委书记要还不知道,算什么父母官。” 老人浑身有些哆嗦,他愣了好一会儿,扭过头擤了一把鼻涕。 “大伯,我跟您再商量个事。” 老人一边低头应着,一边收拾着小方桌上的碗筷盆罐。 “钱您可以接着挣着、攒着。” “我不挣了。”老人神态恍惚地继续收拾着东西。 “钱还要挣,攒着自己养老。可您为啥还想到挣人缘呢?光有钱还养不了老,是吧?要是您不会做凉粉,不会挣钱怎么办?这养老又靠谁?我和您商量个办法,把老人,特别是没儿没女的老人的养老都管起来。” “那您就积下大德了。”老人已经把盆盆罐罐的全收拾进了挑子里。 “您怎么了?” “我不卖凉粉了。”老人说着理了理挑子绳,驼着背站了起来。 “为啥?” “我回村去。” “回村?” “我每天在村口等着您请打井的专家来。”老人说罢担起了挑子,手里提着小方桌,看也不看李向南就要走。 “您就这么相信我?”李向南问。 “我相信,我相信。”老人点着头,老泪一下流了出来。他用手使劲擦了一把,头也不回地担上挑子挤开人群走了。 李向南凝视着人流中蹒跚而去的老人,不禁鼻子一阵发酸。 他一回头看见小莉站在身后,她凝视着李向南的眼睛里噙着泪花。李向南默默地看了她一会儿,问道:“你也来了?” 小莉擦了一下眼睛,小孩一样难为情地笑了。 她很可爱。 李向南往前走,小莉并肩跟着。 “你应该写写石老大。”李向南说。 小莉像小孩一样听从地点了一下头“我还想写你。” “写我?” “行吗?” “不行。” “为什么?” “不为什么。”李向南阴沉地说。 小莉看了看李向南,不语了。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怕过别人生气。 “你去哪儿?”已经走出了集市,小莉问李向南。 “我去电业局看看。” “我跟你一起去好吗?”小莉小心地问。 “你去干吗?”李向南有些不耐烦地说。他发现和小莉之间突然有了一点过去没有的关系,使得他能这样严厉地训斥她。 “去看看。” “县委书记去工作,你跟着看什么?” 小莉低着头走了两步,突然调皮地一笑:“我是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啊。我就没权利关心一下县委书记的工作?” 李向南愣了一下,他似乎这才发现小莉还是个副部长,而且这才意识到刚才那种突然而来的奇异关系是要及时限制住的。 “哼,你这个挂名的宣传部副部长。”他揶揄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