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_第十五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第2/3页)

先强调要抓好粮食。”

    “噢。”顾荣有些失望。

    “他讲得很明确。粮食抓好了,才能更放手地抓多种经营。他说,十亿人口,长期进口粮食不是办法。”龙金生的话语总是慢条斯理的。

    “这应该是最起码的常识了。”顾荣说。

    “我看他对农业根本不懂。”冯耀祖在一旁说道“就知道抓什么上访啦,治安啦,开这会开那会啦。花里胡哨。”

    “不懂,可以慢慢学嘛。”顾荣似乎在替李向南辩护,一句一拖音地慢慢讲道:“可以理解,大城市的学生,只插过几年队,对农业当然不会太懂。不过,大学生,年轻有文化,体制改革啦,战略规划啦,新套套多。老龙啊,你这土包子可别跟不上。”

    他在实质问题上略点一下,就把龙金生暂且放下了。争取这样的人,只能利用李向南在农业政策上的过失。任何过于明显的拉拢只会适得其反。

    “他这个人太专断。”

    “什么都要管,一个人一天主持几个会。”

    “他说干什么,就一定要干什么,没有商量的余地。”

    …

    满屋的激烈情绪仍然针对着李向南。

    顾荣却从情绪后面清楚地看到了原因:这些人都在李向南迅速推进的形势下感到了巨大压力。“提意见、提建议大会”结束后,年轻的县委书记迅速展开了工作部署,一天召集几个以至十几个大大小小的会议,处理各种问题。县委机关一片忙碌。农业会,纪律检查工作会议,社队干部会,厂矿工作会议,文教会,治安会…。就连“提意见大会”上讲到的养猪问题也在会后两天就解决了。这些情况顾荣都知道。他虽然感到阵势在压过来,却反而镇静起来。他有一个“标准的”领导干部所具有的政治头脑。越是像李向南现在这样一头扎进具体工作中忙忙碌碌的人,越不可怕。他们急功近利,热昏头脑,无法顾及上下左右的政治关系,结果往往被人轻易击败,落个狼狈下场。这是顾荣亲身经历过的教训。

    “不要随便给同志下结论、扣帽子。”他打断了人们的话,批评道“专横啦,专断啦,有什么根据?要有事实。你们说了半天,具体针对什么?”

    说话的几个人一时张口结舌,答不上来。

    “就因为他一天亲自主持十几个会?那也不一定算是专断嘛,也可以说是对工作认真负责嘛。‘说干什么,就一定要干什么。’那也不一定是专横嘛,当领导的说了不做,算什么领导?关键要看说的、做的对不对嘛。你们说他做事没有商量余地,首先,他和你们商量了没有?”

    被顾荣讯问的几个人哑口无言。

    “看来是和你们商量了。商量了,有不同意见为什么当面不提?”

    “感到有压力。”有人说。

    “有压力?那你现在还说什么?”

    “提过也不管用。”又有人说。

    “有几个人敢公开反对他的?”

    “看来提意见的是少数。少数服从多数,他也没错嘛。”顾荣说道,略仰了仰身子“所以啊,严肃的态度并不在于事后才发牢sao,那没有用。明白吗?”

    “我举个例子吧,”冯耀祖说道“他在电业局说,干部再有吃喝风,第一次扣三个月工资,第二次撤职。这不合适。吃喝风要反对,可怎么处理,要经过常委会讨论,他不能一个人就定政策。”

    “那不过是表明他反对吃喝风的原则态度嘛。”顾荣不以为然地摆了一下手。

    “不只是原则态度,电业局已经这样扣工资了。这不是老典在呢,是吧?”

    大家的目光集中在仰靠在折叠椅上的典古城身上。

    “是。”典古城毫无表情地答道。

    顾荣沉吟了一下:“这样一人说了算,领导的意志就是法律,是不太合适…不过,这问题也不很典型啊。反对吃喝风,在原则上总还是对的。”

    有了这样一步步的引导,谈话自然迅速深入。一直坐在一旁憋着气抽闷烟的县委组织部长罗德魁,一下挺立起高高胖胖的身体嗓门粗哑地发泄开了。他讲的正是现在古陵有震动的事情之一,李向南正在搞县一级体制改革的方案:“那天,听说县科委的庄文伊在设计县一级体制改革的方案,我就火了。这是县委的事,组织部的事,不该他们管。庄文伊说,李书记鼓励他们搞。我找李向南去提意见,他说是集思广益。什么集思广益?这么大的事,咱们县委都没酝酿过,就拿到党外去,合适吗?他说,可以听党外人士的意见嘛,这叫咨询,再说庄文伊就是党员,还是县委委员嘛。我没理论,说不过他。庄文伊那样的算什么党员?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李向南这个人太自以为是,不尊重老干部。“

    罗德魁和庄文伊、李向南的这场冲突,顾荣早知道了。他看着罗德魁诙谐地笑了:“县委书记已经年轻化了,老罗,咱们都提前退休就算了。”

    “还要传帮带呢。交给这样的年轻人,我还不知道自己放心不放心呢。”罗德魁瞪着眼说道。

    这位搞了一辈子政工的干部最怕别人提退休,顾荣了解这一点。调动人要因人制宜。“看来,”顾荣像是商量似地左右看看大家“咱们的县委书记是急于搞精简啰?连招呼也不打就已经规划开啰。诸位不要成了他要裁汰的冗员?”他蹙着眉若有所思,慢慢旋转着把烟头摁灭在烟灰缸里,像是自言自语地感慨道:“一个新领导上了任,常常觉得旧的干部队伍不好领导,要重新提拔一批自己的人,搞清一色,好像这样才顺手。…不正常啊。”这三言两语的点拨,看似轻描淡写,其分量可以与战场上打垮一个军团相比拟。在座的人都明确意识到了还多少有些朦胧的威胁。

    “不正常的事情多了。那不是,有人现在叫他青天大人。”罗德魁把火柴盒“啪”地往茶几上一撂。

    “离开了党,有什么青天。一个人被叫作青天,那就很危险啰。”顾荣说道。

    一直低头抽烟的龙金生这时微微抬起头,公允地说了一句:“那是农民自发叫的,李向南确实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群众为什么这样叫,当领导的不应该想一想?到底自己和整个组织处于什么关系?”顾荣坐起身来,第一次露出一丝不快。

    龙金生又低着头抽起烟来,屋里静了一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