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巅峰_第四十九章鉴宝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鉴宝下 (第2/4页)

方才让邵延杰准备的东西,就包括字画古董等各种造假材料,他从一打初,就没想过自己能够鉴定得出古董玩物的真假,想的就是靠异能的帮助,进行全面扫描,寻找赝品的破绽。

    这也就是邵延杰在他出来后,还是死死把住门口,不让外人进去的原因。

    萧强还存着一个心思,如果今天鉴定的三件物品中,有一件是真品,那就发了,中年人就不说了,盛秋砚是省博物馆馆长、博汉生是他老师,两人都是眼高于顶的人物,看上的东西绝非凡品。

    此刻,他就垂涎欲滴地等着他们拿出收藏的宝物,让他“鉴定”

    博汉生终于放下手中的玉器,用力鼓起掌来:“果然是名师出高徒,长江后狼推前狼,我等老朽,也不得不佩服啊!对于等会儿的鉴定,我更是充满了信心!这趟可算没有白来啊,见识了一次精彩的鉴定,此行不虚,此行不虚啊!”玉器在众人手中辗转,在听过萧强的解说之后,再来看到那个难以发现的瑕疵,所有人都恍然大悟,还各自就本身业务范围,对造假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制作假浆皮,展开了激烈地讨论。

    萧强向人群外挤,所有的人都想拉住他说两句话,看他的眼神都是那么热切,短短两三米的距离,他就出了一身的汗。

    来到林怡身前,望着她泪水尚未干透,却兴奋得通红的小脸,萧强轻轻拉起她的小手,感受着她手心的温暖,温言道:“是不是很无聊,再稍等一会儿,我很快就好。”

    林怡飞过一丝红晕,没有抽回手:“才不无聊呢!古董真是很有趣呀,我长了很多见识呢。”

    萧强在她手掌微微一捏:“等着我,一起回去!”

    他放开手,推开人群,回到静室门口,举起手向下压,让众人安静下来。

    “这第一个鉴定,就算小弟侥幸过关了,还请博老、盛老把你们要鉴定地字画拿出来,我们出来还没吃饭,家里人还等着呢。”

    他一点也不客气地,在博汉生面前自称小弟,没有因为两者年龄的巨大差距而畏手畏脚。

    博汉生笑捻胡须,盛秋砚匆匆离去,不一会儿从楼下上来,手里捧着两个锦盒,小心翼翼地放在展台上。

    众人对他的举动都感到好奇,围得更近。

    盛秋砚和博汉生又出去一趟,洗净了手,用手帕拭干,取出一副薄薄的乳胶手套,戴在手上,这才打开一只锦盒,取出一支卷轴。

    林怡在外圈,看着他们的动作,想想自己对家里字画的随便处理,偷偷吐了吐舌头,一抬头,恰好看到萧强正在看她,表情似笑非笑,舌头赶紧一缩,连耳根子都红透了。

    师徒两人慎重其事的态度感染了周边的人,大家再次扩大人圈,为他留出了空地。

    博汉生向四周看看,很满意众人的自觉,与盛秋砚各自手持卷轴一端,缓缓将画展开。

    “哇!这是八大山人的画啊!”围观的人齐声惊叹起来。

    萧强这些日子,重组的全部都是字画,所以相对而言,对这方面的知识还要深厚一些,经过一番恶补,一些前世模糊的字画知识也清晰起来,记忆断点逐渐串连成系统,听到是八大山人的画,上身一振,不由也有些激动起来。

    中国玉器,主要还是国人文化传统使然,价值并不甚高,波动也很大。

    但字画就不同了,中外人士,莫不喜爱,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都远远超过一般的玉器。

    八大山人,又名朱耷,原名朱统,八大山人,是他在康熙二十三年时所自称。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原本也是个王孙贵胄。其祖父、父亲都善诗歌,精书画,从小生活无忧,接受了良好教育,耳濡目染。

    其人甚是聪颖,八岁就能作诗绘画。

    十九岁时正值明朝灭亡,他逃入深山避祸,此后遁入空门,顺治十八年重回南昌,蓄发结婚,常年隐居在各个寺庙,过得十分清苦。

    由于国仇家恨,他对于清室的憎恨,至死不歇,性格倔强的他,从来不把自己的书画作为谋取名利的手段,权贵找他求画,往往遭到拒绝,而贫困之人找他作画,则有求必应。

    八大山人将毕生遭遇和对清室的愤怒,都融入到他的画风里,其绘画清新秀美,造型夸张,笔简意赅,放纵不羁,画风豪迈沉郁,构图其险,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很高的艺术造诣,把写意文人画,发挥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深受人们喜爱。

    同时,他的画,也是伪赝之作最多的,三百年来,把大山人的原作大多流失,赝品却层出不穷。

    近代国画大师张大千,就曾在青年时制作过许多八大山人的赝作,几可乱真,但他更擅长的是模仿石涛的画,早年画的《石涛画册》,竟被当时著名鉴赏家、画家陈半丁当作真迹,珍藏起来,在画友面前夸耀,后张大千识破,自己承认,一时传为佳话。

    画轴为纸本,墨笔略呈浅赭色,署名上注“八大山人写”

    这画很是奇特,八大山人以往的作品,历来用笔寥寥,甚至不着一笔修饰,然而这幅画卷用比较繁,大眼一看,很容易被人当作伪作。

    但画卷中的松石,画法亦佳,所画的松树,根枝细瘦,树干渐上渐肥,这不符合树木形态的规律,但基本上是八大山人所画树干的特点。

    要说这是真品吧,旁边坡石之上,又画有两只白鹤,用笔细碎,与松石格调极不协调。

    萧强看了一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