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三章东瀛武士刀 (第5/5页)
无礼而刺耳的笑声,丁老夫人忍耐着,等待着这笑声中止。 但笑声非但未曾中止,反而更加刺耳。 丁老夫人面笼秋霜,厉声道:“这位朋友如此发笑,莫非是对此会有所不满么?” 人丛中哈哈笑道:“这泰山之会,简直就是个笑话,却教某家怎能不笑?” 尖锐的语声,像针一般刺着人们耳鼓。 丁老夫人怒道:“普天之下,有谁敢说这泰山之会是个笑话?老身例要请教阁下,此会究竟有什么好笑之处?” 人丛中笑道:“就凭这五人也敢来争夺武林第一高手之名?依我看来,这五人不过只配争夺天下第一废料的称号而已。” 这番话就像一只棒子,将方自平息的山坪又搅得大乱,欧阳天矫、公孙红等四人,更是耸然变色。 是谁敢说这样的话?这人好大的胆子! 公孙红大喝道:“阁下敢发如此狂言,非但胆大包天,武功想必不弱,为何不出来与咱们四块废料较量较量?” 人丛中笑道:“正待如此。” 这次不用他挤,群豪已自动让出一条道路,千百目光俱都瞧了过去,要瞧瞧这人究竟是个绝世的疯子?还是个绝世的英雄? 只见一人自人丛中缓步走了出来,身材纤弱,青衣小帽,白生生一张脸,生得眉清目秀,竟有七分像是女子。 群豪不禁哄笑起来: “这样的人物,公孙红一根手指便可将他推倒,他却敢发如此狂言,不是疯了是什么?” 丁老夫人凝注着此人的身形、脚步、神情,凝注着他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双眉突然皱起,沉声道:“此人必定是个女子。” 一木大师道:“夫人看她是女子,那想必是错不了的,但江湖中哪有如此胆大包天的少女,老僧却从未听说过。” 丁老夫人叹道” “江湖中新人辈出,你我猜不出她来历,也并非奇事,奇怪的是,她难道也不知梅大侠、蒋大侠等四人的来历么?她难道不知道这四人的武功、性情,是万万容不得她在此无礼猖狂的?” 一木大师叹道:“正是,这小女子想必定是世家之女,仗着父兄声名,出来惹事生非,却不知这四人是有名的硬招牌,谁的账都不卖的。” 万子良突然截口道:“说不定她早已知道这五人的武功脾气,说不定她对这四人之武功根本全不畏惧,这…这又当如何?”丁老夫人耸髯转身道:“万大侠莫非已看出她是谁了?” 万子良摇头长叹道:“在下心中仿佛已知道她是谁,却又说不出她究竟是谁来。”丁老夫人与一木大师面面相觑,则声不得。 这其中面上神色变化最为激烈的,便是方宝玉,他远远躲在一个大汉身后,不让这青衣少年看到他的脸。 青衣小帽的少年,已举步走到台前。 一轮秋月,照着她那比秋月更为明亮的剪水双睫,使得她那苍白的面容,看来更有说不出的神秘、冷艳。 公孙红、欧阳天矫等四人,似出被她这种神秘的冷艳所慑,一时间都似为之目眩神迷,说不出话来。 丁老夫人放低语声,柔声道:“此等杀伐之地,姑娘又何必参与其间?” 青衣少年对这“姑娘”二字,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她只是冷冷一笑,道:“蒋笑民武功华而中实,欧阳天矫更不过只是唬人的材料,‘天刀’梅嫌狠辣有余,灵便不足,用他那镰刀去收麦割稻,倒还不错,至于公孙红么…嘿嘿!他武功虽与方宝玉一路,但再练今年,也赶不上方宝玉十成中的—成。这四人有谁配称是当今武林第一高手?” 公孙红突然喝道:“莫非你便是方宝玉?” 青衣少年嘿嘿冷笑道:“方宝玉…他为我提鞋,我都嫌他不配,但你四人若要去为方宝玉提鞋,他也是万万不会要的。”公孙红忽道:“你究竟是谁?” 青衣少年道:“我?…我谁都不是,只是要来教训教训你等,莫要关起门来做皇帝,自称第一高手,却叫人笑掉牙齿。” 蒋笑民怒叱道:“我若不嫌你是个女子,此刻便要你…”青衣少年冷笑道:“女子又如何?难道天下的女子,都像马叔泉那般容易欺负!”转目在他四人面上各各瞧了一眼,目中满是轻蔑之色,冷笑接道:“我此刻若安分别单独与你等动手,你四人必定要说我方才未曾费力,故意来占你们的便宜。” 她语声微顿,袍袖轻拂,人已到了台上,招手道:“来来来,你四人不如一齐上来,也免得多费事了。” 梅谦、欧阳天矫等四人,一齐怒喝着扑上台去。 但这四人是何等人物,又怎能当着天下群豪面前以多激少,虽在盛怒之下,四人对望一眼,又不禁齐地顿住身形。 么孙红道:“三位且让某家出手。” 蒋笑民道:“还是小弟来教训这厮。” 梅谦道:“梅某已无法忍受,还是…” 三人争议之中,欧阳天矫已一步冲到青衣少年面前,十指箕张形如虎爪,直抓青衣人双肩、咽喉。 欧阳天矫武功招式,既无花俏,亦无诡变,但功力之沉实,根基f得之稳,却非当今一般高手所能企及。 是以纵是武林世家,也多将自己的予弟送至“天矫武场”练武,多因江湖中人人都知道,欧阳天矫调教出的弟子,根基必定固若金汤——天矫武场声名之盛,门下弟子之多,可称一时无两 此刻只见他招式使将出手,一招是一招的功力,一招有一招的份量,清清楚楚,干干净净,绝不拖泥带水,绝无半分马虎。 年纪大些的武林豪杰,瞧见欧阳天矫的武功,俱都不禁大为激赏: “这才是真正练家子的模样,比起那些后生小子们的花拳绣腿可不知要高到哪里击了,可惜像这样扎实的功夫,如今已越来越难见着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