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6/7页)
鉴赏行家、好友邓以蛰家。 邓以蛰一见,就笑着说:“你带的是什么精品?旧藏的还是新觅得的?” 志摩笑而不语,打开包纸,将手卷放在书桌上,缓缓展开。 渐渐地,邓以蛰的眼中放出了欣喜的光彩:“啊,不错!布局自然,黑色淡雅、气韵生动,秀润天成,难得!这是谁的手笔?” 志摩将画卷舒展到最后,上面展出了“辛末春日小曼写于海 上”的题款。“哟,是小曼的作品!志摩啊,她是不可小看的!” 邓以蛰从抽屉里取出眼镜,戴上后又将这画卷仔细审视了一遍,再后退几步,眯缝着眼睛细细观看。“最可贵的,是她的画不卖弄技巧,而纯然是性灵的流露与抒发,所以绝无匠气。在她,随心情手而为,而对许多职业画家来说,却是要到后期才能达到这样的归真返朴之境,难得呀!” 志摩又惊又喜,呆了半天,才信疑掺半地问:“真有那么好吗?” “确实这样,志摩。尊夫人内慧外秀,出手不凡,倘能下些功夫,到故宫多多摹写一些传世神品,那么她的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这画,我拿去装裱吧。” 志摩点点头。“那么,请你题个跋语,如何?” 画裱好后,志摩又拿去给胡适看。 胡适看后,摸着下巴笑着说:“果然是技艺日精了!志摩,更为可喜的是,小曼又开始作画了!她有的是天份和潜力,只须好好琢磨,肯定能够成器的呵!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三日之后,尤当刮目!” “你说,这画比从前好了点吗?” “进步不少!不过,我想,成天坐在深闺书房,能画出真正的好山水来吗?我很怀疑。等小曼身体好转点,应该带她出去走走,多看看名山大川,摄造化之神秀,拓胸中之气象,再溶诸笔端,假以古人之技法,才能有大成就呵!” 志摩忙说:“这话对极了!大自然的养分是不能不吸收的。你就把这意思做一首诗题在上面吧!” 胡适研墨润笔,在画后装按上去专供题跋的白纸上题道:“画山要看山,画马要看马,闭门造云岚,终算不得画。小曼聪敏人,奠定这条路。拼得死功夫,自成真意趣。小曼学画不久,就作这山水大幅,功力可不小!我是不懂画的,但我对于这一道却有一点很固执的意见,写成成语,博小曼一笑。” 岂知杨杏佛看了胡适的题诗却说:“适之这家伙,既不懂画,又来胡说人道些什么!古人作画,不求形似,实是胸襟与感情的寄托;我看小曼这画,只是寄情于山水之间而已。如果照山画山,照马画马,那干脆拿照相机拍照得!来,我也题一首诗,和他唱个反调。 杏佛拿起毛笔即兴题道: 手底忽视挑花源,胸中自有云梦泽, 造化游戏成溪山,莫将耳目为桎桔。 ——小曼作画,适之讥其闭门造车,不知天下事物,皆出 意匠,过信经验,必为造化小儿所笑也。质之适之,小曼、志摩 以为如何? “给你这么一说,我又感到你的话也有道理了。不过,适之的意思也有其正确的一面。倒霉的还是小曼,她的画变做你们这两位大教授打笔墨官司的公堂了。哈哈,几十年后,我们都作了古,小曼这画有了你们这些题跋,可就真具有不朽的价值!” “话虽这么说,志摩,小曼的画,你看,”杏佛指着山石闻的法和雏法和丛林间的点染“虽是有灵气,笔底功夫毕竟还是不够纯熟的。我看,多临摹点古画,提高技巧,也是必要的。” “对,这就像写诗,胸中纵有万般情绪,不能纯熟、精确地驾驭文字,还是写不出好诗来的…” 杏佛在跋语后的落款下盖上了印章,又洒上珊瑚粉;志摩欣喜万分地收起画卷。他很不得这时挟了画卷插翅立刻飞到小曼身边,让她看看这些跋语并告诉她大家对她的夸奖… (十八) 生活一直没有给志摩以宁静问学、潜心创作的机会。 硖石一纸急电催返,母亲钱太夫人病危了。 经年以来,老人家的健康即已不好。入春以来,竟日见疲弱了。志摩接电,即刻南奔。路过上海,小曼急急地说:“我要跟你一起回去看望母亲。她待我,还是有情义的,只是碍于父亲,她不便对我如何亲热罢了,我心里很清楚。” 志摩微微皱眉,为难地说:“这样吧,眉,我先走一步。到家探探爸爸的口气,如没有障碍,给你打电话,你再来,好吗?” 小曼满腹委屈:“摩,连你都不让我回去看看婆母?你也这般欺侮我?万一老人家不好…这可是一辈子的遗憾呢。”说着,她流泪了。 志摩急了:“眉,你也不了解我!我哪有不要你回去之理!只是,爸爸是肯定会急电召幼仪回去的,他心里只有她。我是怕你到时受窘明。” “我不怕什么窘不窘。”小曼昂起头“我是媳妇,婆母病危我安坐上海不动脚是万无道理的。幼仪要去让她去好了,她回去看看老人家也是应该的,我也不怕碰见她。她是徐家以前的媳妇,我是徐家现在的媳妇,我哪一点上矮人一头啦?” “道理,你是绝对正确!可是…”志摩急得抓耳挠腮。 小曼让步了。 志摩迈进家门,扔下行李,径直走到母亲病榻前跪下请安,两行热泪扑籁而下。志摩爱母亲;用他全生命的热诚,用他不泯的童心,始终以一种赤子之情眷恋着自己的生身之母。见到她那病弱不堪,气息奄奄的模样,他啜泣了。 母亲停止呻吟,眼中露出欣慰的神色,伸手抚摸志摩的头颅,过了一会,她说:“谁叫你回来的?这么远的路,你又有功课要教,来回多不方便…” 志摩说:“我自己要回来的。现在学校放春假了,早就决定乘便来看看娘的。” 娘点了点头,又说:“我早就想写信向胡老爷、胡太太道谢的…你借住在他们家,我是一万个放心…”她又看看志摩的脸说“胡老爷、胡太太待你这么好,这不是,去了几个月,人也胖了,面色也好看了!” 志摩说:“是的!孩儿住在胡家,就像在自己家一样自在方便,很快活呢!” “我心里真是过意不去…如此平白地搅扰人家!” “娘,你还不知道,胡老爷、胡太太固然待我思至义尽,还有杨mama、大爷、小爷,也把我当小孩儿一般看待,可小心周到呢。我在那里,真是舒服得比在自己家里还好呢!”说到这里,志摩把一个盒子打开“娘,这是胡老爷嘱孩儿带给你吃的鲜葡萄,你尝尝吧!” “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