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第2/4页)
有些脸红。1968年她去东北插队。临走那天,她在从学校到公共汽车站的路上遇到他。他骑着车,下来推车和她并肩走。两个人都有些没话找话地说了一些最平常、最没用的话。那段路实在太短了,终于走完了,汽车也来了,两个人都朦朦胧胧感到要说的话没说,然而,他们太单纯了,谁也没成熟到能掌握这种谈话的程度,便怅然分手了,也便失去了联系。如果,那段路再长点呢?如果那一天汽车再晚来半个小时,或许她和他就会是另一种关系? 人的命运,幸运与不幸,有时就只差一点。 大前年,她在整理图书时突然发现他写的一本书:《心理学中的新方法论》,并从“图书通讯”中看到了作者介绍。她当时很激动,立刻给他写了封信。及至收到回信,她知道他已经结了婚,有了孩子。她一下平静了,这时才多少有点审视到自己写信时的潜意识:她以为他还是单身。 想不到今天他来看自己了,他不是在厦门吗? 他站在她的房门前等她,很文雅很成熟的形象。见到她,他的目光陌生地闪动了一下。他一定想不到她会显得这样衰老。 “认不出我了吧?”她拘谨地伸手给他“快成老太婆了。” “不不,一下就认出来了。”郭策掩饰着刚才那含着失望的表情,很热情地握住了她纤瘦的小手。他们坐下谈话。小孩多大了,叫什么?为什么不同你爱人一起来我这儿?她问询着对方的家庭情况,这样能使双方的关系更坦然。 “你为什么还不解决生活问题呢?”郭策关心地问。 “一句话也说不清楚。”她温和地笑笑。第一次对别人谈及她的生活问题没有反感。 “我能理解。有时候确实是几句话很难讲清的。”郭策说“我觉得,对于你,这件事既不能着急,也不能不急,既不能随便凑合,也不能不考虑。” “遇不到合适的。”她垂下眼说。 “这么多年一直没遇到过吗?”郭策沉默了半晌,问道。 “…遇到过一个,1978年在大学里,”她停顿了一下,目光有些恍惚“不过,他是已经有妻子的。 “你肯定还会遇到的。” 她慢慢摇了摇头。 “你知道吗,我昨天才听咱们班几个男生告诉我,他们前几年把你评成咱们班的班花。”郭策为了转移话题,这样说道。 她善良地一笑… 九点半早已过了,协会的人还是一个没来。他越来越焦躁不安了。这是怎么搞的?他来来回回踱着。踱踱又停停,看看自己布置好的客厅。不要急,他们都会来的,自己沉着点。他在沙发上坐下,很有气派地仰着,看看左右的沙发、椅子,立刻生出当领导的人物感来。他将这样仰靠着,两手搭在沙发扶手上,很威严地讲话。同志们,我要讲的就是这些,你们可以在这儿议一议,统一统一思想。今天这个会就叫吹风会,先把你们这些骨干思想吹统一,然后再去统一大家的思想… 秋平脚步无声地进来了:“爸爸。” “什么事?”他略略不耐烦地问,眼都没抬。他不喜欢秋平。 “您不是爱喝龙井吗?” “怎么了?”他说。 “同事去南方,我托他给您买了一点。”秋平把一筒龙井茶叶轻轻放到桌上。 “还有什么事啊?”他问。 “我买了两斤纯毛线,想给您织件毛衣。”秋平声音很低。 “放在这儿吧。” “我还没织呢,想…” “放在这儿让夏平织吧。” 秋平咬住嘴唇,低着头站在那儿。 “还有事吗?” “爸…”秋平低着头,抑制住眼泪轻声说道。 “怎么了?” “玲玲大了,还没个合适的名字,想让爸爸给起一个。” “玲玲这个名字就不错嘛。” “都四年了,一直想等爸爸给起一个。” “好,等我有时间吧。你去看看,夏平那儿完事没有?完了让她过来一下。” 秋平转过头,不让父亲看见自己的眼睛,碎步走了。 郭策走了,她送到胡同口。 眼前的街道上,只有忙碌熙攘的人流,从南到北的,从北到南的,东西相向的。周围都是密集的脚步。她转身往回走,也看着自己的脚步。周围的脚步渐渐稀少了,只剩下自己的脚在一步一步慢慢走着。十几年前,和郭策走向汽车站的那段路上,她是不是也一直低着头?她记得自己当时的脚步也是这样一步一步慢慢的,沉思的,不过,那时她的脚步是年轻的,现在则是干巴的,没有一步能让她感觉到生命的喜悦。 胡同两边青灰色的墙脚。一个裂着缝的石头台阶。一个孤零零的歪脸树桩。又一块孤零零的石头。路边一汪污水。树根下几棵小草。难为它们,在树下都没被荫死,还挺活泼地抖擞着嫩叶。一辆婴儿车吱吱吱地推过,看见胖乎乎的小脸,想起自己昨夜的梦了,看见推车的母亲,裙子,白凉鞋,小腿很白,丰腴光润,那脚步是款款的,一步步有着闲散自在的节奏。迎面过来的是一男一女的脚步。一看就是夫妻,走得比较匆忙,一定有什么事情,或去看电影,或去买菜,或去裁剪衣裳,或去走亲访友。两人一个方向,一个心理节奏,女的为了和丈夫并肩相随,不时垫上半步,她的裙子欢快地摆动着,小腿年轻健美。自己感到了妒慕和惆怅。她是永远没有穿裙子的幸福了,她的腿既没有姑娘的健美,也没有成年妇女的丰腴,她是干瘦的,腿上裸露着筋条,只有把自己包在衣服里…迎面又是两个人颤巍巍的脚步。多着两根拐杖,一根紫竹的,一根黑藤的。它们一下一下点在地上,奏出了晚年相依为命的安详与和谐。 又只剩下她一个人。依然是青灰色的墙脚。再往前依然有一块孤零零的石头。最后,经过两个院门后,第三个院门——最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