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致命隐情 (第4/4页)
,想要条围巾扎头,赵建国就在城里带了这条围巾给她,他怎么还会对别的女人好呢?那个叫胡丽满的女人,何解随便同别的男人睡觉? 哭完了,春生用手指头掠了掠头发,抓着围巾擦了擦脸,重新盘在头上。然后蹲在地里,拨掉几株枯死的辣椒树,清理围着菜苗生长的一些杂草,给裸露的菜根填土。只要男人骂了她,或是为别的事情生了气,她就跑到菜地里狠命地劳作。她不太好反抗,她的心永远是一块衰弱的海绵,无声地吸纳与消融那些痛苦与忧伤。她爱这土地,爱这些亲手种植的菜苗,在与土地相亲的过程中,她获得慰藉,心情渐渐平静,于是她觉得自己哭得莫名其妙。 一只老乌鸦怪叫着落在离春生十米外的地方。它全身乌黑,眼睛骨碌滚动,眼珠子翻动一线浅白,显得很狡猾。乌鸦是不吉祥的东西,春生挥手哄赶,它偏了偏头,怪叫着往村里的树林里飞去,落在春生家门前那棵老梧桐上。 天黯了些。风急了些。埋头修整菜园的春生,在空旷的野外显得那样渺小。忽听得有人呼唤“mama,mama——”春生直起腰,看到三个儿子边喊边向她奔跑过来。他们在田埂上排成一行,由大到小,由高到矮,赵四胸前的红领巾一飘一飘,赵三的书包在屁股后啪搭啪搭,赵二摔了一跤,春生便拖着长调喊:“崽哎,跑咯快做么子罗,慢些走喽——”儿子给春生注入精神力量,春生眯缝着眼,无比爱怜与宽慰地笑。渐渐地她发现有些不对路,赵三和赵四好像在哭,赵二焦急地皱着眉头,神情异常沉重。 “mama…爸爸发高烧哒…快点回去喽——”还没到菜地,十三岁的赵二上气不接下气地对着春生喊,面容极像母亲。 “mama,爸爸总哒喊你…喊你的名号!”赵三和赵四齐声嚎啕大哭,把脸哭得脸乱七八糟。 “天啊!”春生脑子里轰地炸开了黄蜂窝“那只倒霉的乌鸦!”她恐惧了。她撂下手头的活飞奔上田,竹篮子被踢得她老远。她奔跑的姿势非常难看,跨步很小,双手拘谨地、小幅度地甩动;她踩过刚刚整好的菜地,培了土的菜苗被深深地踩入泥土,一只鞋子脱落在泥土里,头巾也掉了,风把它卷起,跌落,飘飞,然后就看不见啦。 放学的孩子们叽叽喳喳,耍耍停停。有的折断别人家篱笆上的枝条,捏在手里胡乱地抽打;有的把用枝丫和橡皮筋做的弹弓枪对准树上的麻雀“叭——”弹出去的小石头惊得群鸟乱飞。各家房顶都升起了炊烟,青色的炊烟是在燃烧干枯的稻草,待火越烧越旺,青烟便渐渐摇曳成乳白色;冒黑烟的是灶里拨不明亮的湿柴,仿佛能听到被烟呛起来的咳嗽声。 春生奔跑着穿越这个忙碌的时分,一直未舍得剪短的头发披散着,忽然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她另一只鞋子也在半路甩掉了,脚板底被小石头顶得生疼。她经过牛棚,牛蹶着尾巴拉屎;狭窄的篱笆小径晾着破旧的衣服,菜园里有胖女人喊“春生堂客,跑么子啦?”“爸爸病咯哒。”后面跟上来的赵二替母亲作了回答。 “恐怕…得到镇里看病了…猪日的家伙,蛮不好过哒。”仰躺在床的赵建国全身通红,那些斑点格外红亮,肌肤烫手,他还一阵一阵地发抖。 “晓得哒,就去就去。”给男人额头搭上冷毛巾,春生感到了无措与慌乱。“快,快点去喊孙正修叔叔。”春生对着一群儿子说。她匆匆将头发挽起一个髻,胡乱用块布擦脚,穿上平跟布鞋,吱呀一声打开旧式衣柜,拉开抽屉,手往里探,摸出一个布包,打开,刚把一叠十元的纸币揣在怀里,孙正修和七八个乡人就进来了。人是刚在菜园里喊“春生堂客”的妇人杨小青叫来的,她是孙正修的续妻,一个发胖的大嗓门的中年妇女。 人一多,屋里便乱了。男人们用竹制睡椅飞快地做好了简易单架,七手八脚,将赵建国连同被单一起抱上来,再用被子裹好,把脸围上,孙正修和另一个男人一前一后,担起单架,春生和另两个村人尾随,五个人急急地上了路。 天刚蒙蒙亮,淡雾弥漫,小道上缓缓行走三个影子。昨天黄昏抬出去的人,今天清晨抬回来了。孙正修在前,低着头,机械地走,担架压扁了他的肩。春生距离十米外,身影单薄,步子有点蹒跚。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点声音,静静地,像水中行舟,悄悄滑过槐树下,滑过槐树下… 没多久,高屋场台子上哭声骤发,一群孩子和女人的嘶喊声,向着天空无过无际地传散。 赵建国死了。赵建国本来可以不死。如果他不与胡丽满私通,如果他不在那个晚上与胡丽满私通,如果他私通后不躲进猪粪池里,如果他中毒后不躲着不出门,如果他听从春生的劝告…春生的哭诉中隐隐约约流露这些关于“如果”的遗憾与假想;何解不强迫他去医院喽?何解自己不到镇里搞两剂药哦?何解也懵懵懂懂,侥幸希望?何解?帮到他,何解暗地里还要恨他啊?赵建国病不致死,罪也不致死啊,我何解就这样无能喽!春生没有说出这些话,她哭声里充满了痛苦地自责;猪日的sao堂客,发情的母狗,你害死我的男人,你这一世又何得安乐啊!我高处有老的,脚下有小的,带哒四个崽何得清白何解活哦!春生在心里骂,哭念的是别人听不清的话。哭丧是村妇无师自通的本领,像所有的农村妇女一样,她哭得抑扬顿挫,婉转起伏,自成曲调;数落得有条有理,翻天覆地。陈年旧事,芝麻蒜皮,痛悔追忆,像在阳光下翻晒发霉的衣物一样,全部抖落出来。 帮丧的人很多,高屋场台子出现少有的热闹。中午时分,乡人七手八脚用宽宽的竹蔑垫子搭建了灵棚,安放死者。在县城念高中的大儿子赵易到家了,停歇了的嘶哭声又重新开始。 钱森来的时候,人群中有短暂的sao动,有人还担心他会闹点什么事出来。钱森只是用那双凸出的眼睛怜悯地看了看寡妇和孩子,将带来一块深蓝色的尼子布料和一挂千响鞭炮,搁在死者的脚头,然后用他粗糙的庄稼汉的手抹了一把鼻子,转身就离开了。 离村址两里路远的堤脚下,有片坟山,高高低低,用目光数下来,大约有百把个坟头,也不晓得是哪年开始有的。埋了像孙正修的前妻那样难产死的女人,淹死的孩童、服毒的、在古槐枝丫上吊的、车子压的、病死短命的…这片坟地被踩出了新泥,添了些乱七八糟的新鲜的脚印。鞭炮声久久地响着,掩盖了嘶心裂肺的哭喊声,最后的决别在一锹一锹黄土的掩盖中结束,一个崭新的土冢,忽然间从地面上冒出来。 有人看见,一个黑衣女人朝这个方向张望了很久。 2002。2。18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