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第4/4页)
建立起来的。” “是由人治破解后一点点挣扎出来的。” “对。但现在在中国,特别是在广大农民中,是提反对官僚主义,还是提反对‘青天’观念更能提高人民的公民意识呢?” “都应反对,首先是反对‘青天’观念。” 他笑了笑,说真的,农民在经济上没有富起来,没有更多的文化,对他们讲公民意识多半是句空话。现在为了经济改革,先要在政治上反对官僚集权。这个口号,大概比反对“青天”的口号更能提高人民的公民意识。“青天”、“清官”观念是要批判,但大概还不是首要批判对象。这不是书生理论,而是实践策略问题。任何一个力图改革的县委书记到了一个县,不提反对官僚特权,而先提反对“青天”都是滑稽可笑的。但他不愿再争论下去了:“好,我同意你的观点。我们的讨论先告一段落,好吗?” 石涛亮没有言语。 “我今天来,是想对你的事业表示一点支持的。”李向南进入正题。 石涛亮看了对方一眼。他正在联络各学科最优秀的中青年学者成立一个编委会,准备编写一套介绍当代最新文化成果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型丛书。 “第一,不是寻不到一个官方机构支持吗?这个问题我的一个同学帮助解决了:社科院可以出面支持这件事,你们编委会可以挂他们下属机构的牌子。第二,出版问题,恒山出版社愿意出这套书。我一个朋友的父亲是社长,我们和他谈了。” 石涛亮眼睛一下亮了,这是他很长时间来苦于解决不了的两大问题:“这…太好了。” “另外,我有几个同学也在写书,这是他们的写作大纲,你看看,若合适,也可以作为你们这套丛书出版。” 石涛亮接过几页稿纸,扫了一下:“那你对这个编委会的组成有什么意见,你参加吗?”李向南作出这么大“贡献”无疑便有了“董事”的发言权。 “我只有一个建议:能否把许哲生也请来?” 石涛亮惊异地看着他,都知道许哲生与李向南矛盾尖锐。 “他是改革的先行者,有号召力。”李向南说。 石涛亮禁不住笑了:“太巧了。”他站起来,走到里屋门口“唐莹,你们出来吧,咱们一块儿谈谈。” 主妇唐莹,一个美丽娇小的女性同一个满额皱纹的中年男人一同出来。 李向南一惊:正是许哲生。 从石涛亮家出来,他在楼门口见一少妇在黑糊糊的树影下伫立。见他出来,她左右望了望走上前来。没想到,是梁君。他这才想到:她和邢笠似乎住在这一片。 “我看见你去石涛亮家了。”她解释道,不安地低下头“我…一直想找你。” 他垂着目光极慢地推车走着。她跟着。 “那些信,我一直保留着…他发现了…咱们再往前走一段好吗?我怕碰见他。” 李向南却慢慢站住了,看着她。一个人一生有多少难以克制的感情,他眼前浮现出邢笠的模样。眼前这个自己爱过的女人,竟然嫁给那个尖酸刻薄的小人,他感到耻辱:后来听说邢笠还经常打骂她,其野蛮程度让人难以置信;总算是知识分子啊,这使他感到耻辱;现在,她竟为邢笠解释,就更让他感到难以克制的憎恨了。 “不是邢笠发起的,他…”她说。 他憎恨邢笠那尖刻的模样,憎恨他那狭隘的嫉妒,憎恨他那浑身上下的小人气。自己居然被这样一个人整治。他握紧拳,拳头咯咯响。他要抬手,那层铁壳盔甲般束缚着他,他终于猛地举起手,铁壳被挣裂了,同时也锋利地划破了他的皮rou。疼痛难忍,但他顾不得了,一拳打在邢笠脸上。扑哧,鼻梁骨打碎了,红红绿绿溅流出来。又是一拳。… 他只是爱护地劝慰道:“梁君,不要解释了,我自己写的信,总不能收回不承认吧?” 梁君怔怔地看了他一会儿,低下头哭了。 “回去吧。我不会记恨小邢的。你也不要不安。希望这件事对你们今后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希望你幸福。” 他略带伤感地笑了笑,告别走了。 没有比深夜在街道上骑车更舒服的事情了,宽阔,畅达,凉爽。红绿灯不管用了,白日拥挤的漂流一扫而光。任你快骑,独占半条街,风在耳边呼呼响。 与梁君的相遇,没有坏他情绪,反而增加了他的愉快,成功的、高水平的自我控制使他感到满意,人是永远需要不断战胜自己的。战胜什么呢?恐惧,怯懦,仇恨,嫉妒,愤怒,烦恼,忧郁,情欲,诱惑。最强有力的人就是最能控制、掌握自己全部言行的人。古人是伟大的,他们在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中炼出了智慧和理智。 他将继续按既定方针行动。再过几天,国务院体制改革委员会将召请一些年轻的改革家开座谈会,自己也在内。一定要有更成熟、更出色的表现。此刻他感到很轻松。那层铁壳似乎感觉不到了,或者是变成薄膜与血rou之躯贴合了? 到了家门口看见路灯下停着一辆自行车,然后看见小莉。“你怎么来了,十二点多了?”他看了一下手表,惊讶地问。 “我告诉你一件事。”小莉神色不对。 “什么事这么着急?”他微微笑着,内心却有一种不祥之兆。 “我刚从家里来,你家里人说你还没回来,我就在这儿等你。我爸爸去成猛家了,刚回来。那份‘十签名’材料,成猛批了,二十九个字。” “二十九个字?” “选拔年轻干部,要特别警惕那些有野心的人。当然,此案要慎重调查处理。” “…”“爸爸让我告诉你:最近不用回古陵县了,听候有关安排。” 铁盔甲沉沉地压在了他的身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