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疏_卷八泰伯第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八泰伯第八 (第3/4页)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曰:“欲各专一于其职。”

    [疏]“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正义曰:此章戒人侵官也。言不在此位,则不得谋此位之政。欲使各专一守于其本职也。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郑曰:“师挚,鲁大师之名。始,犹首也。周道衰微,郑、卫之音作,正乐废而失节。鲁大师挚识《关雎》之声,而首理其乱,有洋洋盈耳,听而美之。”

    [疏]“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正义曰:此章美正乐之音也。师挚,鲁太师名也。始犹首也。《关雎》,《周南》篇名,正乐之首章也。周道衰微,郑、卫之音作,正乐废而失节。鲁太师挚识《关雎》之声,而首理其乱者,洋洋盈耳,听而美之。

    子曰:“狂而不直,孔曰:“狂者,进取宜直。”侗而不愿,孔曰:“侗,未成器之人,宜谨愿。”悾悾而不信,包曰:“悾悾,悫也,宜可信。”吾不知之矣。”孔曰:“言皆与常度反,我不知之。”

    [疏]“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正义曰:此章孔子疾小人之性与常度反也。狂者,进取宜直,而乃不直。侗,未成器之人,宜谨愿,而乃不愿。悾悾,悫也,谨悫之人,宜信,而乃不信。此等之人,皆与常度反,我不知之也。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自外入,至熟乃可长久。如不及,犹恐失之。

    [疏]“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正义曰:此章劝学也。言学自外入,至熟乃可长久,故勤学汲汲,如不及,犹恐失之也,何况怠惰而不汲汲者乎?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美舜、禹也。言已不与求天下而得之。巍巍,高大之称。

    [疏]“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正义曰:此章美舜、禹也。巍巍,高大之称。言舜、禹之有天下,自以功德受禅,不与求而得之,所以其德巍巍然高大也。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孔曰:“则,法也。美尧能法天而行化。”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包曰:“荡荡,广远之称。言其布德广远,民无能识其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功成化隆,高大巍巍。焕乎,其有文章。焕,明也。其立文垂制又著明。

    [疏]“子曰”至“文章”

    ○正义曰:此章叹美尧也。“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惟天为大,唯尧则之”者,则,法也。言大矣哉,尧之为君也!聪明文思,其德高大。巍巍然有形之中,唯天为大,万物资始,四时行焉,唯尧能法此天道而行其化焉。“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者,荡荡,广远之称。言其布德广远,民无能识其名者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者,言其治民功成化隆,高大巍巍然。“焕乎,其有文章”者,焕,明也。言其立文垂制又著明也。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孔曰:“禹、稷、契、皋陶、伯益。”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马曰:“乱,治也。治官者十人,谓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其一人谓文母。”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孔曰:“唐者,尧号。虞者,舜号。际者,尧舜交会之间。斯,此也。言尧、舜交会之间,比于周,周最盛,多贤才,然尚有一妇人,其馀九人而已。大才难得,岂不然乎。”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也已矣。”包曰:“殷纣yin乱,文王为西伯而有圣德,天下归周者三分有二,而犹以服事殷,故谓之至德。”

    [疏]“舜有”至“已矣”

    ○正义曰:此章论大才难得也。“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者,言帝舜时,有大才之臣五人,而天下大治。五人者,禹也,稷也,契也,皋陶也,伯益也。“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者,乱,治也。周武王曰:我有治官之臣十人者,谓周公旦也,召公奭也,太公望也,毕公也,荣公也,太颠也,闳夭也,散宜生也,南宫适也,其一人谓文母也。“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者,记者举舜及武王之时大才之人于上,遂载孔子之言于下。唐者,尧号。虞者,舜号。际者,尧舜交会之间也。斯,此也。言尧、舜交会之间,比于此周,周最为盛,多贤才也,然尚有一妇人,其馀九人而已。大才难得,岂不然乎?”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者,此孔子因美周文王有至圣之德也。言殷纣yin乱,文王为西伯而有圣德,天下归周者三分有二,而犹以服事殷,故谓之至德也。

    ○注“孔曰:禹、稷、契、皋陶,伯益”

    ○正义曰:案《史记》及《舜典》,禹名文命,鲧之子也,舜命作司空,平水土之官也。稷,名弃,帝喾之子也,舜命为后稷,布种百谷之官也。契亦帝喾之子也,佐禹治水有功,舜命作司徒,布五教之官也。皋陶,字廷坚,颛顼之后,舜命作士,理官也。伯益,皋陶之子,舜命作虞官,掌山泽之官也。

    ○注“马曰”至“文母”

    ○正义曰:云“乱,治也”《释诂》文。云“十人,谓周公旦”以下者,先儒相传为此说也。案《史记·世家》云:周公名旦,武王之弟也,封于鲁,食菜于周,谓之周公。召公名奭,与周同姓,封于燕,食邑于召,谓之召公。“太公望,吕尚也,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鱼钓好周西伯。西伯将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非虎非熊,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太师”刘向《别录》曰:“师之,尚之,父之,故曰师尚父。”父亦男子之美号。《孙子兵法》曰:“周之兴也,吕牙在殷。”则牙又是其名字。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毕、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