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ldquo;驼峰航线r (第4/11页)
待历史的积极态度。 我将以超越个人恩怨和公正、冷静、客观的态度评价那个同我的家族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旧时代,以及主宰那个时代和构成那个时代社会政治核心的蒋氏家族。 公元一九四二年秋,中国第一夫人宋美龄作为委员长的私人特使首次出访美国,引起美国朝野普遍关注。 在本世纪上半叶,交通尚不发达,飞越太平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许多美国人心目中,中国仍然是个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国家,因此这次国事活动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 何况来访的主角还是一位夫人。 十月二十七日下午,贵宾的包机在华盛顿机场徐徐降落。机场铺了红地毯,等候已久的人们朝飞机涌去,数十名新闻记者立刻把照相机对准了机舱门。 舱门缓缓启开,一位带着矜持微笑的夫人出现在舷梯旁。所有在场的美国人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镜头前的中国第一夫人并不是想象中头发花白的老妇人,而是一位气质高贵光彩照人的年轻女士。 夫人现场接受新闻采访。 夫人面对记者的包围,cao一口地道的美国英语对答如流。《纽约时报》记者抢先询问夫人此行有何使命,夫人略一思忖,自豪地说: “IhavecomeheretoseekthefriendshipbetweentheChinesepeopleandAmericans。IamsureevenGodcouldneveLetthetwogreatnationsestrangedfromeachother。 (我为寻求中美友谊而来。我相信上帝不会让两个伟大的民族彼此隔膜。)” 其实夫人的话只道出了一半意思,她的另一个使命是到美国治疗神经性皮炎。但是夫人的回答已经赢得人们满堂喝彩,第二天美国许多大报都引用这句话作为新闻标题。 《华盛顿邮报》记者问及夫人的信仰,夫人答:“我愿意向各位透露一个私人秘密,我和我的丈夫都是虔诚的基督徒。我们一家都是上帝的仆人。如果我亲爱的美国朋友还想多了解一些情况的话,我还可以告诉大家:许多年前,我父亲曾在你们国家做过美以美会牧师。” 记者们飞快地记下了这条轰动新闻。中国第一夫人的父亲原来是个受人尊敬的美以美会牧师。 哥伦比亚广播电台记者请夫人对听众谈谈访美的心情和感想。夫人接过麦克风,用一种略带忧伤和动情的声音对成千上万守候在收音机旁的美国人娓娓倾诉: “…也许我应当说,我是一个最有资格把美国当作第二故乡的中国人,因为我从小在这个民主友好的伟大国家长大成人。在佐治亚州,我至今仍然清楚地牢记着那里的一切:美丽的查塔胡奇河,奥尔巴尼的森林,哈迪维尔的阳光和海滩。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都是在那里度过的,我还在那里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学业。我有过许多要好的美国朋友,珍妮特、玛丽、黛莉思…亲爱的,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听到我的声音?我还要说,我应当感谢美国,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教育培养了我,是我能够将美国的民主自由思想带到我的国家,改变那个国家的贫穷、愚昧和落后…最后,我要说的是:我对此行充满信心。我相信我的访问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因为我了解美国,就像美国也将了解她的最可靠的朋友中国一样。谢谢。” 夫人的初次亮相在华盛顿引起轰动。 中国夫人的出现无疑在感情奔放和容易冲动的美国人心目中唤起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亲切感和怀旧感,她使人联想到一个失散多年的女儿重返娘家。连罗斯福总统看过当天的报道,也禁不住啧啧称赞:“这位夫人真是个天生的外交家。” 只有瘦高个霍普金斯对此表示怀疑。他吭哧吭哧地咳嗽着说:“恐、恐怕是个有、有天才的阴谋家。” 从此,蒋夫人开始了她个人在中美关系史上意义重大的美国之行。她频频抛头于美国政界和社交界,出入于白宫和参众两院,所到之处无不激起一片片热烈赞扬与欢呼之声。 访美头一周,夫人应邀前往美国国会发表演讲。在夫人的所有外事安排中,这是其中最关键最重要同时也是最艰巨的一项活动,因为演讲结果将直接影响援华物资修正案和贷款计划的顺利通过。 那天,中国夫人身着端庄的黑丝绒旗袍出现在国会山庄讲坛上。在柔和的华灯照耀下,她看上去是那样高贵华丽,优雅大方,宛如一座东方圣母玛利亚的雕像。 “尊敬的议员先生们——” 雕像微启玉齿,演讲开始了。 “…请记住,我来到这里并不是为了乞讨或者博取某种廉价的同情,我是代表一个伟大的国家漂洋过海,来向另一个伟大的国家寻求友谊和支持的,不论这种支持是道义上的还是物资上的,都将使我感到满足和欣慰。我还要告诉诸位先生:我的国家正在遭受一个野蛮民族的残酷侵略,并且这种侵略已经进行了整整十年。而那个野蛮民族不久前又悍然袭击了你们伟大的国家,正是这个共同的敌人把我们两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夫人历数了日本侵略者的种种罪恶行径和中国抗战的艰辛,讲到动情之处,不禁潸然泪下,泣不成声。国会一片肃静。议员们全都被夫人的风采和演讲打动了,许多议员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真了不起啊!”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哈利·S·杜鲁门议员评论道:“我从来没有听到过如此扣人心弦的演讲。蒋夫人使我的眼泪差点夺眶而出。” 演讲结束,几百名议员全体起立,鼓掌达数分钟。 蒋夫人刮起的旋风震撼了国会山庄。 “美国人正以超过对其他任何人的注意力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时代》周刊语) “…她使国会觉得是在倾听一位世界伟人的演讲。”(《巴尔的摩太阳报》语) “国会被…吸引了。…惊愕了。…缭乱了。”(《生活》周刊语) 而一位叫卡尔·桑德伯格的记者则怀着赞叹的心情在《旧金山快讯》上写道: “…她所要表达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