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章 (第1/3页)
第五十章 一个人的事情几乎和一个国家一样多,这是胡萍在一片忙乱中掠过的念头。周边的世界就像一个捅开的马蜂窝,乱哄哄的,人像潮水一样塞满了北清东校。今天在这里召开40万人大会,批斗王光美。把刘少奇的老婆王光美揪出来批斗,和批判刘少奇具有同等的意义。批斗大会规模之大,在北京也是惊人的。这是呼昌盛联合了北京几十所大学的造反派组织策划的,惟独甩开了武克勤。呼昌盛早已与武克勤分道扬镳,他现在领导的造反派组织叫做“北清大学井岗山兵团”已经成了闻名全国的响当当的牌子。 当40万人云集在北清东校大cao场时,呈现出一个人烟稠密的场面。太阳越过前几天“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阴霾,无比晴朗地普照下来,40万人披着尘土仰着放光的脸立在这里,像是秋收的场院上立满了金晃晃的玉米棒,数不清的玉米棒子散发着稠闹的收获气息。几十万人踏起的春天浮躁的土气,沸腾地飞扬起来,坐在主席台上一眼望去,无边无际的人头上,有一层厚厚的人气,像波涛,像滚滚的麦狼,像沸腾的油锅,浮荡着。气息的稠密程度让你想到即使扔一个婴儿上去,也不会沉没,他会在这浓重气息的波涛上飘浮,当气息高涨时,婴孩甚至可能被托上高空。在气息垫的笼罩下,闻见的是40万人稠密的体味,混淆着各种衣服的气味,纸张的气味,他们手中拿的传单小报的气味,还有尘土的气味,春日阳光的气味,让你感觉“风景这边独好”“1”“风展红旗如画”“2” 王光美被强迫穿戴着她随刘少奇去印尼出访时穿的奇装异服,低头弯腰立在壮阔的主席台前沿。在她身后,黑压压地站了三百多个全国有名的黑帮陪斗。彭真、陆定一是这群黑帮的领衔人物。大会一开始,宣布将王光美及陪斗的三百多名黑帮押上主席台,一长串黑名单在高音喇叭中气壮山河地宣布着,全场几十万人的脖颈都抻成了啤酒瓶,在浮荡的好奇中观看一排排黑帮走上台并依次自觉地弯腰低头。王光美穿着一身近乎白色的旗袍裙立在台前正中央,像一只即将被宰割的天鹅在临刑前供人观赏。身后一排一排做她背景的黑帮大多是男性,齐齐地弯腰低头立在那里。高高大大的彭真一开始立得太直,弯度不够,就有红卫兵拿着皮带抽打了一下他的后脑勺与脊背,彭真看看左右的黑帮,便与他们一同弯下腰低下头。大cao场四周的柏墙已被人们践踏得不复存在,更多的人还在万川归大海一样从四面汇集过来。胡萍不得不佩服呼昌盛的组织能力,佩服他在大革命中的呼风唤雨。她坐在主席台的最后面,观察着会场。 主席台是很宽大的水泥台,为了这个批判大会,主席台的后半部又加高了一米。在两个梯度的主席台上,前面站的是黑帮,后面坐的是一排排革命造反派的头头。主席台的最后面是一壁高墙,高墙后面有一排很高大的桦树,正好遮住阳光,罩下一片树荫。主席台两侧,几十个造反派组织的大旗飘扬着。胡萍坐在最后面,是比较安静、比较阴暗的地方。 她看见呼昌盛在一群得力干将的簇拥下,指挥着台上台下的一切。他那瘦削而结实的背影,不时转头露出来的颧骨凸起两颊下陷的瘦脸及闪闪发光的眼镜,都让她想到呼昌盛不顾一切扑向前方的勇猛无畏。作为一个女孩,自己更是有血有rou地领会着这个劲头。当他扑在自己身上,狼吞虎咽地暴饮暴食时,你觉出他的急迫凶猛和不顾一切。他常常不是爱抚她,而是蹂躏她,不仅用男人的标志犁她,还用牙咬她,用手掐她,用膝盖践踏她。那时,她丰满松软的、足够女性的身体便像被战火烧遍的国土一样了,她也便忽略了呼昌盛身材的干瘦。勇猛的动作与力量对于男人足以弥补体积与重量的不足,甚至尤其激烈地刺激起她的冲动。每次一想到要承受呼昌盛又一次爱的暴政,她就有些紧张。这种紧张既含着畏惧,又含着渴望,是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在彼此身体的厮磨与接触中,她比任何一个人都更深切地了解了呼昌盛。在这个大革命的年代,她竟然懂得了男人在床上的作为常常和在政治中的作为有相通的禀性。正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他是一头食rou猛兽,而且让人想到豹子这类一触即怒的猛兽。他机警,勇于进攻,不怕危险,不怕死,拼尽全力地厮杀,鲜血淋漓地撕咬,对捕获物绝没有任何温情。 他喜欢独往独来,喜欢长啸着穿越山林,喜欢猛然出现在他的敌人和捕猎物面前,喜欢居高临下地俯瞰。即使在和她发生爱情时,呼昌盛也常常在剥去她的衣服后,站在床上俯瞰她。看够了,才扑下来蹂躏她,那样子真像豹子从高处扑向一头绵羊。你要承受他的凶暴,要逐渐在承受中安抚他,软化他,消磨他。当你遍体鳞伤后,他才会气喘吁吁地稍稍安稳下来。这时,你才可以更从容地抚摸他干瘦而又结实的身体,对他说一些娓娓动听的情话,向他述说情感、忧虑和不安,也可以对他劝导、提示和管教。你也才可以和他商量更重要的事情,进行更深入的谈话。你有很多担心,他却毫无担心,这常常就是两个人之间的分歧。 坐在暗处的主席台后面看过去,胡萍想到,一个人事多,其中一个表现就是要担心的事情很多。现在,大会顺利召开了,起码她的第一个担心过去了。她曾经担心这两天会下大雨,因为前几天天气一直阴霾不开,她曾建议呼昌盛将大会推迟几天。呼昌盛当时火急地拍着桌子嚷道:“《光明日报》的社论《打倒中国的赫鲁晓夫》都出来了,其他各报的社论不久也要出来了,这个行动绝对不能再晚,再晚就失去任何意义了。下小雨就下小雨开,下大雨就下大雨开。”结果,天晴日朗,人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