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眼看金庸_流泪未必非豪杰--《雪山飞狐》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流泪未必非豪杰--《雪山飞狐》赏 (第3/3页)

权衡以及为了利益的背叛与出卖。

    在亲情、爱情、人情上,他被永久地阉割了。世间留给他的只能是更多的“想不通”年轻时的宝树是个医生,谈不上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也治不了自己的“病”还走向了医者的反面:谋财害命。年纪大了,做一个贪婪无耻的冒牌和尚倒是他不错的归宿。

    不想做鬼,又不能堂堂正正做人,更无法遁入佛门做神了。这种人就成了多灾多难的江湖上四处游荡,勾心斗角,阴险狡诈的鬼魅。

    单从宝树和尚形象的塑造,就能体味到作者对人物性格命运和社会人生非凡的洞察力。

    胡一刀与妻子话别的情景感人至深。

    “若是我不幸死了,你怎能活着?”“妹子,刀剑一割,颈中一痛,甚么都完事啦。死是很容易的,你活着可就难了。我死了之后,无知无觉,你却要日日夜夜的伤心难过。唉,我心中真是舍不得你。”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胡一刀夫妇之间需要面对的,此时已不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妾来终日望,夫去几时归”尚有着渺茫希望的思念,而是“一见无期,百身何赎”“百年何几,泉xue方同”阴阳相隔,充满着绝望的死别。

    这段话表达的情感与革命志士林觉民《与妻书》中的情形,颇多相似。

    《与妻书》中“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世间最大的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与最心爱的人做死别。

    个人的生死是不足道,担心的是死后,自己的心爱的人“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在生与死的关头,在面对自己最爱的人,胡一刀与林觉民,一个草莽英雄,一个革命志士,相遇了。

    但,对于英雄的妻子来说,对于坚贞的爱来说,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正如,胡一刀的妻子最终还是随夫同赴九泉,正如,林觉民的妻子不久也就抑郁而死。

    从生命的可贵,从幸福的不易来看,我们是不提倡以身殉情的做法。但文学与现实,往往上演着尚未泯灭的人类情感最高贵的品质,捍卫着人类坚贞爱情的经典模式。

    情人的血泪,不由得让我们思索,是什么在摧残着人类的幸福,是什么令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

    胡一刀与林觉民,一个虚构,一个现实,赴死的原因不一样,一个是为了解决无法摆脱的仇恨,一个是“为天下人谋永福”“助天下人爱其所爱”而内在的精神气质是一致的。那就是爱憎分明,勇于背负,勇于牺牲的侠之精神。

    悲剧的背后,告诉我们的是,要远离仇恨,远离战争,远离杀戮,拒绝压迫,拒绝奴役。同时,这里还隐含着生命永恒的主题:生与死。

    死是容易,而活着是难的。活比死需要更大的勇气。金庸的小说不是让人厌世,而是教人如何勇敢的活。活得幸福,死得尊严!

    胡夫人在侠义这一点上,丝毫不逊色于其丈夫。临危不惧,英雄相惜,气度非凡。她对丈夫说:“大哥,并世豪杰之中,除了这位苗大侠,当真再无第二人是你敌手。他对你推心置腹,这副气概,天下就只你们两人。”对敌人说:“苗大侠,你是男子汉大丈夫,果真名不虚传。我丈夫若是死在你手里,不算枉了。你若是给我丈夫杀了,也不害你一世英名。来,我敬你一碗。”并且斟了两碗酒,自己先喝了一碗。又对自己的丈夫说:“大哥,你不用担心。若是当真命丧金面佛之手,好好将孩子带大就是。”三言两语,豪迈之情可见一斑。我们只知道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夫唱妇随。女性没有独立之身份,然而在金庸小说里,江湖女儿的飒爽英姿丝亳不输给男性。

    胡一刀与苗人凤更是惺惺惜惺惺的代表。从见面,第一口酒饮尽时,光明磊落的豪侠之气就相互印证。从整宿的研讨武学“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帮对方了结死后未了的心愿,到有意化解仇恨,人格的高标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人心险恶,江湖落暮,往往最了解自己的人,最欣赏自己的人竟然是自己的敌人。

    在一片雪山之上,几壶热酒,挟着长剑,奏响了一代侠客荡气回肠的悲欢之歌。

    大凡英雄总是有着无法克服的致命的弱点。阿基琉斯的脚踵,恺撒的癫痫,胡一刀的心不狠,苗人凤的使剑时的耸肩…英雄的弱点总是会令敏感的人们心痛得落泪。因为,这些弱点往往是铸成悲剧的来源。

    这些不可避免的弱点使英雄从圣坛上走下来,成为活生生的人,为普通人苦难的生活增添了一丝悲壮与希望。

    雪山飞狐,通体洁白,富有灵性。代表着真诚、纯洁、豪情、智能。明指胡斐,实指胡一刀,甚而说,是象征一代雪山豪杰的侠义精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