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镇_第九章余自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余自悦 (第6/7页)

手上。大师一看那刀功,立即让到一边:

    “你来,你来。”

    也没有时间谦让了。余自悦两只细眼依旧眯着,从容cao起锅柄。烟火四起,三转两抖,事已毕了。首长刚刚落座,四菜一汤也刚刚端到桌上。

    那道黄鳝使首长极开心,让人把大师喊来,表扬说:

    “这是你这些时做得最好的一道菜了。”

    大师咧咧嘴,笑得很苦,像哭。

    第二天一早,余自悦走进厨房的时候,只见大师早已起来,火已捅旺,刀已磨光,案板已刷净,四处一尘不染,灶台上,沏着两碗茶。一见余自悦,大师即塌下肩,垂下两只手,指着其中的一只茶碗说:

    “侬请喝!”

    “莫,莫。师傅怎么这样大礼?”

    “阿拉算个啥师傅,侬才是真正的师傅。”

    余自悦极感动。当即慷慨授之以捉黄鳝之法:只需三只指头——中指在上,食指和无名指在下,将黄鳝卡在其中,决无溜脱之理。卡住后,将鳝首往提起的鞋掌上一击,迅即上案解剖。全部程序只在瞬间完成。末了,余自悦补充说:马尾穿豆腐,经不得提,在我们那里,乡下放牛伢子都会做的事。

    自此,大师日日早起,日日为余自悦沏茶,直到他们合作结束。

    余自悦技艺精湛,且涵养过人,道德文章俱全,很快就在同行中深孚厚望。年数多了,声名愈旺。到后来,给他做下手的人中,做了餐厅主任、厨师长的很不少,他在交际部门的烹饪业中也就渐渐有了祖师地位。那时候,倘若他出差,跑半个中国,就坐半个中国的高级卧车,住半个中国的豪华宾馆。半个中国都有喊他师傅的人,他把从江西出发时南昌励志社的徒弟孝敬他的瓷器回赠给杭州花港的同行,把杭州同行送的龙井茶回赠给上海国际饭店的同行,把上海同行特地为他烘制的糕点回赠给青岛同行,把青岛同行送的苹果又带到北京…真是一路春风,其声势和待遇,并不亚于他服务过的那些名人伟人。

    十三

    下面一段经历,怕是余自悦一生中最最难忘的,也是后来的好事者最喜欢打听的。若问起,余自悦总是否认:“没有的事,没有的事。”到最后,却又长长一声叹息,娓娓说起,从头至尾,锱铢不遗。

    非怪他心情复杂,其人其事也确是不一般。

    那一次他服务的对象,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大人物。

    那个大人物饮食上有三不吃:见青不吃,见下水不吃,见调料不吃。不吃的归不吃的,并不等于吃的可以将就,反而是要求更高。这样的重任,在当时的庐山,除了余自悦,没有哪个担得起。

    余自悦很勇敢地接受了任务。他那副打瞌睡的样子为之一扫,一张脸像张桌子一样抹得锃光,两只眼睛炯炯的,像刚出洞的老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他说他日后的偏头痛就是那时候开始的。每次说到这里,他都要举起手,拍拍脑门:真难,那时做一顿饭,要比先前多用一百倍的脑筋。换了别个,不熬得吐血才有鬼。

    真亏了他用心:饺子包得跟眉毛一般大(甚至还不如那大人物的眉毛大)。馅子rou都是肋骨夹缝里一点一点剔出的。做豆沙包子,为了细腻和不见青,绿豆都要去皮。

    假也好真也好,余卧说回忆说,那大人物的夫人看起来倒随和,有事没事总是弯到厨房里说笑。穿一身半新旧的灰干部装,布鞋子,蛮朴素。她对余自悦很看得起,高兴了,总是说,要陪首长来看看。说过几回,有一天还真的陪来了。那一刻余自悦现在还觉得就是昨天的事。他手上好像还感觉得到大人物那只手的冰凉。

    大人物不说话,看看夫人,看看余自悦,看看周围的人和墙壁。看着,又像什么也没有看见,却忽然点了点头。他走路缓缓的,眼睛转得也缓缓的,头点得也缓缓的。

    余自悦想笑,又不晓得该不该笑,怎样笑。他身上发木,只有一颗心在肚子里“别别”跳。他见过的大人物,还没有一个让他这样紧张过。这个大人物不太出屋。偶尔出来散步,也总是一个人走在前面,低着头,一言不发。让夫人同警卫长在远远的后面跟着。余自悦还更深入地窥探过,他见大人物的一个年轻秘书成天在抄一本线装的古书,就有意无意地去看。小秘书并不保密:那本古书是《三国志》。他抄的是首长划出的段落。

    怪不得,把一部文韬武略的《三国志》读透的人,哪个能摸他的深浅。

    跟大人物握手之后的那个晚上,余自悦好久没有睡着,那兴奋并不全因为荣幸,更多的倒是因为心里感到一点轻快。他终于摸到那个大人物的皮rou了。那手到底还是一双人手,跟别的人没有什么两样。由此,他竟有了一点松懈。

    十四

    第二天快做晚饭前,有通知说那大人物因为会议要延长时间,让他们几个留在家里的工作人员先吃晚饭。也是因为太高兴,余自悦说,改善改善,今天我来给各位好生炒两个菜吧。既要“好生”就必须讲究。余自悦动用了给大人物做菜的那口锅。用过之后,他自然没有忘记反复刷洗,又用guntang的开水反复烫过。然而,到大人物吃晚饭的时候,他刚把第一日送到嘴里,随即放落了筷子。剩下的菜,他再也不动。吃了两块点心,就早早离席。

    过后,夫人到厨房里来,问:“余师傅,那口锅做过别的菜了?”她指的自然是大人物专用的那口锅。余自悦直觉得脚骨子发软:他今天得意忘形地用那口锅给工作人员炒的最后一道菜里有青豆,青豆是青的。

    余自悦至今还仅仅为那大人物味觉的灵敏对他抱着某种深刻的敬畏:奇人究竟是奇人。

    不过,这件事并没有深究下去。夫人的口气很委婉:下次注意就是。

    按照这次任务的日程,没有几个“下次”了。但是夫人说的“下次”另有意义。余自悦的失误不但没有受到追究,临到任务快完成的时候,夫人还专门跟余自悦长长地谈了一次话。余自悦做梦也没有想到,夫人请他随大人物和她一起去北京,给他们掌厨。

    “我行么?”余自悦受宠若惊。

    “行。首长和我都觉得你合适。你要是同意的话,你的家属组织上会专门派人照顾。你在这里的工资仍保留,到北京后再另外给你开工资。我们会把你看作家里人一样。你看呢?”

    余自悦仰起脸,细细的眼睛里满是泪光。

    专列从九江开往省城,只要一个多小时。就在这一个多小时里,余自悦失了第二次手。

    车到中途,几个玩牌的人忽然想起吃点心。点心是为大人物准备的(他是少吃多餐),有两样:豆沙包子和蛋糕,每一样都有足够的分量。看看离此行目的地已不远,也到了大人物该进食的时候,余自悦答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